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8部分 (第1/4页)

披荆斩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发生了捣毁学校的事件。

日本人以个性执拗著称,认准了要做的事,不做到底绝不回头。日本政府也是一样,不管国民如何不满,认准了要普及教育的明治政府坚决不做任何让步。1886年,森有礼担任文部省文相,他继承了明治政府的“执拗”精神,继续强化教育的实用性,将“忠君爱国”作为日本人“和魂”重要内容,并以此为依据建立了以国家主义为基础的教育体系。

西学让日本强大,“和魂”则让日本人格外团结,在接受西学的同时不会成为西方的奴隶。民族危难之际,每个日本人心底的“和魂”都被唤起,反过来促使他们更加努力地汲取西学,因为这其中蕴含着救国之道。

就当时的日本而言,它的经济、军事力量有限,和英美等国有不小的距离,但他的国民却并不比英美国家弱多少。尽管长时期的闭关锁国限制了日本人的视野,让他们在西方人面前显得那样可笑、愚昧,但数百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并没有削弱他们的好学精神,暂时的落后也没有打消他们的好胜心。当美国的黑船第一次出现在日本时,日本人为眼前的庞然大物惊呆了,但他们并没有被从未见过的黑船吓倒,反而好奇地跑来观看。就连黑船的司令佩里也感慨,日本一定会成为强大的民族。

日本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属于“后发现代化”国家,值得回味的是,日本普及教育的正式提出只比英国晚2年。1900年,英国公立学校的学生人数占全体学生人数的54%,1906年日本男女入学率就已高达96%。在《学制》改革的前一年,即1871年,日本就设立了文部省,而英国直到1944年才有了###。苏格兰的普及教育用了200多年才完成,日本的普及教育只用了30多年就实现了。

有强大的国民就会有强大的国家,日本人从不甘心落后他人,一旦他意识到自己落后了,就会憋足力气,千方百计追赶上来,这种好胜心也是日本人“和魂”的一部分。

第一章 文化碰撞下的大和民族(13)

四、东西方碰撞下的日本文化

一些长期居住在东京的外国人,在一起聚会的时候,经常谈论的话题就是在东京所见到的一些不可思议的事。让他们最感到奇怪的是,日本原来是一个极度内向国家的形象已经被彻底颠覆。60年代的日本,美国学童经常要面对看待稀有怪物般的眼神,但是现在的东京街道上,任何一个日本人都不会对一个普通的外国人多看一眼。

“消失”是近年来在日本生活的外国人经常提到的词。很多长期居住在日本的人经历了日本受全球化影响,国门大开,西方文化传入的一系列过程。外国人在日本社会虽然有时候会面临尴尬的处境,会感受到一些日本人的排挤,但是这并不影响新一代日本人与他们的交往。在这些外国人的影响下,日本年轻一代也耳濡目染,逐渐西化。

西化了的现代日本东京,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日本色彩,日本人的思想也随着西化的深入发生了改变。日本传统文化在本土逐渐失去了吸引力,西方文化大行其道。

古铜的肤色、银色的头发、欧美的打扮、时尚的语言、破坏自己身体的艺术、不断追求骨感的身材、前卫的性体验、让日本这片土地失去了原有的特色,本土化失去魅力,在日本街头逐渐消失。

美国翻译家、作家、电影研究者唐纳德·里奇在日本居住了半个多世纪,一直从事向英语国家宣传日本文化的工作。但是近年来,他意外地发现,自己的工作内容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他从一个对外宣传者变成了一个向日本人解释日本文化的人。里奇在《新闻周刊》发表文章说,日本在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融合中,也许有些迷失自我。

日本著名电影导演小津安二郎在1953年执导的经典影片《东京物语》讲述的是日本战后经济恢复和高速增长时期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悲欢离合。这部小津最喜欢的电影曾经感染了一代又一代日本人,也打动了世界各国的无数观众。但是对当今很多日本的年轻人来说,影片中描述的情景已经十分陌生,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当时的日本。里奇在与东京大学的学生讨论这部电影的时候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他认为日本现代年轻人对当时的家庭模式不甚了解,在战后急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们赖以生存、寄托感情的传统家庭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虽然年轻人仍可以理解电影中使用的各种传统的敬语,但是他们对这种说法已经感到陌生,就好像这些词语来自一个已经“消失”的世界。

《新闻周刊》记者克里斯蒂安·卡里尔在2004年

《大和魂--日本根性窥探》 第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