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8部分 (第1/4页)

团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囊�螅��煌�馑���鋈舜婵疃忌辖坏匙橹�S纱丝杉��魑�桓錾�谕砬濉⒕���褡蹇嗄训娜耍��嗝从芍匀劝�碌闹泄�⑿碌纳缁崾贝��

梅兰芳向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是新戏《穆桂英挂帅》。为了移植这出戏,他先后五次观看豫剧《穆桂英挂帅》,还把主演马金凤请到家中切磋交流。梅兰芳排演的《穆桂英挂帅》,接帅印前是青衣,接帅印后是刀马旦,而在中间则以青衣而表演出刀马旦的英武气概。他“宝刀不老”,饰演穆桂英大获成功,精心琢磨而成的“捧印”一场成为梅派必学必演的折子戏。《穆桂英挂帅》成了他的第九个代表作,也成了他的绝唱。

昆曲《游园惊梦》拍成电影,既是新中国对梅兰芳重视的又一举措,也是梅兰芳对新中国的又一奉献,这时的梅兰芳已经六十四岁。

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的院长,梅兰芳重视与扶持全国地方戏曲并做了大量工作,到过好多省份进行地方戏曲的考察,并接收一些地方戏曲演员做弟子,指导扶持。

梅兰芳至一九五五年,已收弟子五十名,至一九六一年,共收弟子一百十二名,也就是说,直到逝世前,梅兰芳都在为戏曲事业培养后来人,花了大量心血。梅兰芳一生谦虚,不耻下问,从不好为人师,就连儿子梅葆玖的旦角戏,也是请王幼卿代教的。他从不滥收弟子,也不让弟子称他“老师”,更不要说称他“大师”,他只接受人们通常之间的称呼“某先生”,所以人们就称他“梅先生”,但这一称呼在戏剧界成了对梅兰芳的尊称,这是梅兰芳所没有想到的。

梅兰芳虽不好为人师,却是诲人不倦,人们总结他的教学特点有六个方面:一是言传身教。为了给弟子丁至云示范《生死恨》中的“屁股坐”,梅兰芳在草地上一遍遍地摔,弟子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有一次杜近芳练“小快枪”,汗流浃背,还不得要领,梅兰芳脱下大衣,亲自示范,直到只剩一件衬衫,与杜近芳“对打”,达到要求才罢。二是因材施教,根据弟子的不同特性加以不同指导,要求弟子扬长避短。三是鼓励广学博采,要求弟子虚心吸取别的流派的长处。四是鼓励创新,常以齐白石“学我者生,像我者死”的名言教育弟子,但他也要求弟子对革新要深思熟虑,不要轻率而为。五是注重道德修养,要求弟子不论主角配角都要认真去演,他说“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他还给弟子们立过规矩,就是只准演好戏,不准演坏戏。六是注重“诗外功夫”,从其它门类的文化艺术中汲取营养,来提高舞台艺术表演水平。有一次学者*吾对梅兰芳弟子言慧殊说,梅先生的《洛神》有仙气,你只是在模仿技术。言慧殊去请教梅兰芳,得到的指导是去从文化的学习中寻找这个“仙气”。杜近芳演虞姬,开始缺乏深度,梅兰芳耐心为她分析该戏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如何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获得提高的杜近芳在国外演出《霸王别姬》成功,得到“东方皇后”的美誉。梅兰芳进一步还要杜近芳不要守着他的这几出戏,在他关心下,杜近芳陆续排演了《白蛇传》、《白毛女》等多出大戏,取得了更多艺术成就。梅兰芳对弟子的嘱咐无微不至,从饮食、天气、晨练、演出多方面给予提醒,传授自己的切身经验教训。

1955年4月,中国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举办了“梅兰芳、周信芳舞台生活五十周年纪念大会”,二人在大会上发言答谢。梅兰芳发言中对青年们说:

“热爱你的工作,老老实实地学习,努力艺术实践,不断地劳动,不断地锻炼,不断地创造,不断地虚心接受群众意见,严格进行自我批评,为着人民,为着祖国美好的未来,贡献出我们的一切!”

这些话发自肺腑,坦诚热烈,感人至深。

第五部份:梅根泰州

引言:1956年3月,梅兰芳到泰州寻根祭祖,完成了其祖父祖母未了的心愿。1984年,泰州人民在纪念“梅兰芳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将泰州影剧院命名为梅兰芳剧院,在小城风景最好的地方——“凤凰墩”,辟建“梅兰芳公园”与“梅兰芳纪念馆”,成了泰州首屈一指并且千秋万代的游览胜地。泰州频频举办“纪梅”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梅家的根在泰州”,“我们泰州是梅兰芳的家乡”,这两句话此呼彼应,在人们心头激荡。

1,祖母遗言,心愿久悬

梅兰芳听祖母说,梅家祖上是泰州经营木雕佛像的,那年逃荒,八岁的梅巧玲被卖给苏州江姓人家,后又被江家卖给戏班,梅巧玲还有两个弟弟,不知下落。

1931年,

《东河集》 第2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