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0部分 (第1/4页)

片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人要活得有尊严,尽管在地铁里被挤得无处可扶,完美的发型和明星般的外表是人之尊严的一种;人必须活得有尊严,尽管只是一个露宿街头的流浪汉,当阳光照射到这里的时候,一切脏东西是必须被清走的,这也是人之尊严的一种方式。火车站上那个框框,不管在里面吸烟和在外面吸烟有什么区别,但这是人人心中的一条道德底线,就像如来佛的手掌,每一个遵纪守法的人都必须无条件的生活其中。这也就是康德所说的那种内心的道德法则。

这绝对是一种教育的力量! 一种与生命一同生成和成长的教育! 麦克阿瑟将军那句深深刺痛日本人的藐视之言,不仅没有使日本人变得羞愧,相反,日本人在过了几十年时间以后,以世界老二的身份以及在“肉酱”中完美的发型昂扬地告诉世界:这就是日本人的尊严!

一位研究生物基因的陈博士,在德国的法兰克福曾经生活过六年,2000回国在一家生物研究室工作。在谈到德国的六年生活,陈博士依然是津津乐道的:

在法兰克福市,从晚上八时至次日八时是不允许演奏乐器和高声播放音乐的,如有聚会需事先向四邻声明。诺有他人大声喧哗唱歌声音较高,可随时报警,告其搅扰邻舍……

在法兰克福任何公共场合,都绝对没有我们曾经熟悉的嘈杂和喧哗。尤其是乘公交或地铁时,除了一个男低音用德语简短报站名外,车上一般是毫无声息,安静至极。大部分德国人不论男女老幼,落座后一律从包中取出精装书读起来。没有人说话,连窃窃私语也很少。即使一对情侣在车上,也是手牵着手,含情脉脉地对视着,不再说话……

没有出国的时候,经常听人说国外人情淡薄,但真正来说也并并如此。在德国,人们对等他人一般情况下都很热情,也很乐于帮助别人,尤其是对女士更是优待。有一次,我和太太回国,因事我必须多留几天,太太担心女儿,提前单独回德国。她从机场、车站,直到我们在法兰克福的家,几乎处处都有人帮助,我还担心她一个人拎着50公斤重的行李,怎么颠簸才能顺利回家,电话那端,太太自豪而感动地告诉我:“一路上全是老外主动帮我拎着行李!而且分文不取。”

记得我当时一个人刚到德国时,问路特有礼貌,生怕人家不睬我,结果德国人没等听完客套话,就枪着问我要去哪儿。如果要去一个地方,不认识根本没关系,热心的德国人干脆陪我到要去的地点,然后再悄悄地离开……

刚到德国的时候,有位朋友曾经开玩笑似的告诉我:在德国的马路上,当红灯指示车辆停下的时候,行人也回自动停下,就是一条狗,也不会随便闯红灯。到了德国后,才明白难位朋友的话绝非戏言。在德国过马路,人们绝对是按人行横道上红绿灯的指示行事的,当人行横道的红灯亮了,尽管马路上一辆车也没有,但人们都站在原地不动,就是有那么一两个人违章过马路,要么是外国游客,要么是不谙世事的青少年,他们大都会招致其他路人谴责的目光。

在德国,人们遵守规矩、照章办事并不是出于法律的要求或者公众的监督,而是每一个人意识里的一部分,是自发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一种习惯……

另外,作为一个在德国的中国人来说,感触最深的是他们的诚信。一般来说,如果需要保险公司赔款,没有哪个保险公司会核查你的账单,比如去医院看病,只要是医院出示账单和收据,保险公司就会如数付账给你… 他们信任顾客,同时顾客也不会恶意欺骗保险公司。诚信已成为德国人生活的一种习惯。“

我相信,一个在德国学习、生活了六年的中国人,他对该国的评价一定是真实而发自内心的。而且我相信,陈博士所有的感慨都来自于一种比较,一种与自己国家现状的比较。就像崔永元在华盛顿广场所流下眼泪一样。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一个一直以悠久文明而自豪的民族,是应该哭泣的;我们真的应该冷静下来想一想了,当一个人连起码的道德都不具备的时候,物质有什么用?当一个民族连起码的尊严都不具备的时候,现代化究竟意味着什么?当我们所有的媒体都在一个劲地报道经济如何快速增长、世界第一高楼将落户上海的时候,只有《北京青年报》还在该报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每天发出了“文明就差这一点”的微弱呼喊。难道不是么?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人民日报头版上印有“诚信,将铸起中国之魂”这样的头版文章?我们什么时候见过中央电视台在每天新闻联播后的标版广告中打出大大的两个字:“道德”?没有! 我们只看到了在近几年的春节晚会上,赵本山那一系列的“缺德

《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 第2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