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瞎说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第八章 乡关何处(5)
后来虽由袁世凯下令各地发还,然而各地执行起来总有折扣,且故意拖延。如江苏一地,都督程德全仍咬定非得捐款才能旧物发还。于是盛宣怀赶紧忙不迭地给程写信,表示愿意捐款:“拟将本人名下典当股款银六万二千余两、钱十九万九千余串、洋二千元,俟饬各归原业收管后,查明若干,自愿尽数捐助江皖义赈。”“兹筹具现洋票十五万元、汉冶萍公司股票一千七百股,约计批示转行,委员派定,即可先交现洋十万元,余五万元另具一月期票,到期续交股票,俟各处产业交割清楚,即可全数交讫,不致延缓……再,汉冶萍公司股票一千七百股,计股本洋八万五千元,因现款难筹,暂以作抵,俟周转灵通,并请准其以五万元赎回,以重实业。”
上上下下,搞来搞去,历尽曲折,总之从1911年底至1914年底,花了整整三年时间,盛宣怀总算把自家的家业又“讨”了回来,前后“捐饷”大约有五十万两以上。然而“除义庄、田房、公产之外,尚有典当九处,闻已浸渔过半,即使收回,亦无实际,仅免没收恶名耳”。
而这些产业收回之时,已是1914年年底了,距他去世仅一年半时间。盛宣怀一生办实业,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最后几年竟像个叫花子似的,在到处乞求中度过的。正如他自己所说,他要在最后的几年中,把未了结的事情了结,一切都要有个交代。当这些事情已经办完时,他就可以西去了。
举城争睹大出丧
1916年4月27日,盛宣怀在静安寺路自家老公馆里吐出了最后一口气,结束了他疲惫、焦虑而又光彩四射的一生。
招商局下半旗三日致哀。《民国日报》评论说,他是中国最大的富翁,他创办的汉冶萍公司,资产已达二千万元。他又是在全国一片“倒袁”(反对袁世凯)的呼声中逝去的,一对冤家对头居然在同一年去世。他创办了轮船、电报、钢铁等一系列富强要政,“固一世之雄也”!
永远深爱着丈夫的庄夫人,决定为丈夫举行厚葬。老头子一辈子走南闯北,辛辛苦苦,为朝廷和家族做了这么多事,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他是活活累死的。这回要让他走得风风光光的!于是接连做出决定:他既然是为大清帝国而累死的,那么就得让皇帝的抬杠班子来为老头子抬棺!他既然大半生是在上海度过,那么出丧队伍一定要走最繁华的马路南京路!吊丧队伍三人一辆马车,有多少人就雇多少马车……反正这些家当都是老头子挣来的,在他身上无论花多少,都是应该的。
在盛宣怀的丧事上,庄夫人——这位盛公馆的女主人,再次展示了一个女强人的执拗与魄力。
按照家乡的风俗,盛宣怀的灵柩在老公馆停放一年半后,到第二年冬至(1917年11月18日)才举办出殡仪式,这就是至今为老上海们所津津乐道的“盛杏荪大出丧”——这是一次不是国葬而胜似国葬的盛典!
第二天的《申报》和《民国日报》,均以大块的版面报道了这次盛典,《民国日报》还以“大出丧见闻琐记”为题,作了一周的跟踪报道。同时还刊出署名“楚伧”(可能是叶楚伧)的短评:“不哭盛宣怀而哭民国”,文中讲一个月前的民国纪念日搞得冷冷清清,如今盛宣怀大出丧却举城空巷,万头攒动,途为之塞,不知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国民竟“轻视国庆而重视一人之丧如此”!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拿到现在,人们也未必能讲得清楚。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八章 乡关何处(6)
报载那天午后一点,出殡队伍从盛家老公馆出发,先是仪仗队,中为灵柩,后为送葬队伍。灵柩先由十六人夹杠将之从灵堂里抬出,到了大马路门前换成六十四人大杠,吹吹打打,负而前驱。
整个队伍从静安寺路、南京路折入广西路、福州路,直达外滩,蜿蜒三里地之遥。据当年参加过葬仪的盛承业先生(盛宣怀的曾侄孙,今年九十多岁)说,先头队伍已经抵达外滩了,而老公馆里的后续队伍还未出完呢,的确是三人乘一辆马车,除了自家亲戚朋友,还有招商局、汉冶萍、电报局、慈善机构的队伍,浩浩荡荡,走了整整一下午。
报载整个队伍的序列非常详细:开头是印度巡捕(红头阿三)马队开道,接着是纸扎的“开路神”两对,那“开路神”各高两丈余,头如斗大,披甲戴盔,如怒目金刚,足下安有木轮,用人推以行进;继以洋号旗枪(旗帜高扬,鼓号齐鸣)、雕有虎头图案的洒金“肃静”、“回避”牌各一对,由扮作清代府役的执事肩扛而行;接下来是“
《盛宣怀家族》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