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期以善政善法以活民。臣乞求陛下将此诏书中的天罗地网,统统荡去,使民言之无惧,言之有尽。并榜于天下,令人臣黎庶共知,在京放登闻鼓院、检院投进,在外于所属州军驿以置闻,则中外之事,远近之情,陛下如指诸拿矣!”
太皇太后拍案而起:“善!司马光,老而弥坚啊!梁惟简听旨!”
梁惟简趋前:“臣在。”
“宣示诏令吧!”
梁惟简宣读诏令:太皇太后陛下、皇帝陛下诏曰:因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王珪染病卧床,不能料理朝政,特命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蔡确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知枢密院事韩缜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门下侍郎章惇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学士司马光为门下侍郎……
这是悄悄地权力转移,王珪歇息了,蔡确明升暗降了,章惇失权了,司马光进入了中枢。“过阙入见”之诏,原是为司马光进入中枢建造的阶梯。
蔡确仆跪于地,头脑里一片空白,太皇太后的机变戏弄了他,他已想不起如何抵制和反击。
司马光没有领旨谢恩,他沉默着,心存感激与怆楚。感激于太皇太后对自己的信任,怆楚于国难当前自己虽有以天下为己任之志,但“骸骨癯瘁”的身躯已不堪驱使了。他抬头望着面含微笑、神情从容的太皇太后,不知说什么是好。
太皇太后发出谕旨:“门下侍郎司马光,广开言路、下诏求谏之举,皇上就委付大先生全权处置了。”
司马光拱手谢辞:“禀奏太皇太后陛下,臣赢老抱疾,命薄西山,时日无几,确已无力承担门下侍郎之重任。且十五年远离朝廷,已疏隔于内政边情,臣不敢贪图暮夕之清闲,是怕荒误太皇太后‘革故鼎新’之伟业啊!计之长远,请太皇太后陛下遴选忠恳年轻之士,教而驱之,任而使之。臣言出至诚,不敢有欺,谢辞门下侍郎之诏,乞请放归陈州。”
太皇太后惊讶无语。
蔡确魂归正位,凝目注视着太皇太后……
篇十五 汴京 大内皇宫廷和殿
罢废“新法”之争 司马光演出了他晚年最辉煌的一幕 章惇泪洒延和殿
司马光三辞门下侍郎职位的举动,使朝廷群臣惊讶,使京都黎庶心慌,更使太皇太后寝食不安:司马光的态度是真诚的,思虑是周致的,让一位两次中风、举止不便、骸骨癯瘁的老人驾辕拉车,于心不忍啊!可遍视朝野臣子,权衡各方需要、各方影响及兵、民、农、商、士、学之望,找不到第二个司马光!
在二十多天的相持中,“春官居”翠月楼热闹起来,朋友们走马灯似地川流不息,规劝司马光“勿再谢辞”、“勿负皇恩”、“勿失民望”,司马光也在“心志抱负”和“赢者抱疾”的矛盾中心神煎熬,日见消瘦。
宦侍梁惟简知司马光事兄甚恭,便与司马康、范祖禹商议,从陕州夏县谏水老家接来了年已八十岁的司马旦;五月二十六日午后,梁惟简来到“春官居”,向司马旦恭致问候之后,便笑呵呵致语司马光:“司马公,二十天来,梁惟简三顾‘春官居’,这是第四次了,今有太皇太后亲笔手书致司马公,请公自览。梁惟简这就告辞了。”说罢,扔下“手书”而离去。
司马光惶恐万状,挽留梁惟简不及,心情沉重不安,急忙打开“手书”阅览:……先帝新弃天下,天子幼冲,此何时而君辞位耶!君实不助,朝廷何倚……
司马光恭览完毕,神情怆然,这是诏令,这是希求,这是责怪,这是宾朋之音,这是无法抗拒皇恩圣旨啊,他转呈“手书”于司马旦请示:“事已至此,弟心神迷乱,当何去何从?乞兄教之。”
司马旦览“手书”后而低语:“皇恩浩荡,亘古少有,汝平生诵尧舜之道,思致其君,今时可而违,非进退之正也。君实,汝有何难而不决耶?”
“骸骨癯瘁,不堪驱使……”
“以身许国可也。”
“朝政之弊,积重难返,身似秋风黄叶,难有作为,徒负皇恩……”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竭尽心力而耕耘,收获丰寡,俟天命可也。”
“革故鼎新之举,势必罪及介甫,弟心惶惶,结缚愁肠啊……”
“君子交有义,不必常相从。你放开脚步,走自己的路吧,王安石,非凡俗之人,你多虑了。”
司马光持“手书”面阙谢恩:“太皇太后陛下,臣司马光将顺民心、合君意,拚力而为,荣辱不惧,鞠躬尽瘁。以死报陛下知遇之恩!‘革故鼎新’壮举,当从‘求谏诏书’开始……”
《汴京风骚》 第10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