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5部分 (第1/4页)

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是天宝五载(746),727年出生的李晟,这年才十九岁。正是一个刚刚从军的新兵蛋子。

就是这个新兵蛋子,在此后的岁月中为唐代一次次立下战功,最后居然成了唐朝的救难功臣,被视为挽狂澜于既倒的中流砥柱,《旧唐书》就夸他是:“一清宫掖,德比伊、周;再殄凶渠,功超卫、霍。”后代也是将他和“再造唐室、平定安史”的郭子仪相媲美。

事实上,他最关键的功劳只不过是平定了一次由哗变引起的叛乱,这个功劳多少有点虚。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对他评价极高,而在后代名声却不够大的原因。相反地,他有个儿子,比他的名头可大得多,那就是雪夜入蔡州的李愬。算得上是“父亲英雄儿好汉”的典型了。

唐前期,薛仁贵开创了一个“薛家将”;唐后期,可与之媲美的大概就只有“李家将”了。论后代的名气,薛家将要大得多,但如果要说功劳的话,李家将可就比薛家将要大得多了。

二、出身军人之家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人。洮州又称临洮郡,秦朝长城的西端就在这儿。这是秦的西境尽头。

所谓临洮,就是临着洮河——黄河的一条支流。洮河,就从吐蕃地域流出高原,流入唐朝界内,接入黄河。

沿着洮河上溯一点点,就在唐蕃边境上,是著名的神策军最初的驻地所在。后来,李晟在神策军杀出一片天地,率神策军立下不世功勋。他和神策军的缘分,可真不是一般的深厚。也许早在他出生的时候,这缘分就注定了。

临洮属于陇右。陇右——陇山之西,地区大致相当于今天甘肃省。玄宗的时候,有一个节度使就叫陇右节度使,还有一个河西节度使,都分布在河西走廊这块,共同遏制吐蕃的东北方向。

实际上,陇右从汉代就是出将才的地方。汉武帝时候的禁军大部分出自这里。可见此地民风剽悍,自古尚武。再加上这里是长期争战之地,从军是很自然的事情。不过李晟的祖父李思恭、父亲李钦,都只是陇右的裨将。所谓裨将,就是小将、副将。估计是功劳不大。

但有人根据一块流传至今的《李晟碑》说,李晟的祖上做过不小的官。碑文上记载,李晟的曾祖父、祖父都曾当过刺史、都督之类的官员。如果真是如此,那级别确实不低。但仔细看这些官名,却都是“岷州刺史”、“叠州都督”,岷州、叠州都是洮州邻州,是李晟本乡土。显然,这些官衔,都是因为李晟发达了之后,朝廷给予其祖先的赠官,用以彰显荣耀而已。

而且就在李晟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是个孤儿。除了世代习武从军的传统,大概也帮不到他太多。不过正是这个孤儿,却让这个李姓家族从此翻身,一跃而成为唐后期最出名的武将世家。

实际上,李晟家隔壁,就是李唐皇家名义上的老家——陇西成纪。所以,后来皇帝为了表示恩赏,就让李晟家加入皇家属籍,也就是说,承认李晟家和皇家是本家。这可是当时莫大的荣誉啊!这至高荣誉着实让李家风光无限,以至于今天在临潭还有很多姓李的都自称是李晟的后裔呢。李晟确实是他们家族荣誉的源头。

李晟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武艺,善于骑射。而且他长大之后,身高六尺,合算下来,就是今天的一米八还多,端的是威武雄壮。

史书上说他性格“雄烈”,所谓雄烈,就是说性格刚烈,但不是鲁莽的那种,而是很有英雄气概。还说他“有才”。所谓有才,当然不会是有文才,而是指他比较有头脑。

总之,从各个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个出色的武将坯子。

李晟才十八岁,刚刚成人,就去投军了。不过有点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在陇右当兵,而是到了河西。他刚投军,就遇到了好机会。就在这一年的九月,陇右节度使皇甫惟明与吐蕃战于石堡城,大败而归。玄宗很生气,将皇甫惟明贬官至死。

唐朝要对吐蕃进行一次军事报复。于是重新换上了一个靠谱的指挥官,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王忠嗣。当时王忠嗣在北方战线上表现出色,被认为是四十多年来最出色的边防将领。王忠嗣被任命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同时他原来的朔方、河东节度使也没有解除。一时身兼四个节度使,控地万里,天下劲兵重镇皆在掌握,非常风光。

很快,王忠嗣发动了一次战役。与吐蕃战于青海、积石两地,皆大捷。

就是在这次战役中,李晟一战成名。开头“万人敌”这一幕,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被主帅王忠嗣大大夸奖,似乎预示着李晟将前途

《大唐·如此江山》 第1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