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5部分 (第1/4页)

男孩不逛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记住,这‘榔头’可不是指耕地种田的榔头,是指人参的果实,六七月间参果初发,颜色黑青,形似榔头,故称‘青榔头’;八九月间参果成熟,颜色鲜红光洁,故称为‘红榔头’,这些都是我们山里人自造的土话,难登大雅之堂”,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静虚道长接过四爷的话:“这‘放芽草’既是抬参的最好时节,又不是抬参的最好季节”,我听后,心中不禁暗想:“不愧是牛鼻子老道,说话果然够玄够怪,什么话都得反着正着一起说,而且还都不出错,要是放到太平盛世,也不愧是一名国家的栋梁“。心中虽然如此所想,但脸上不能表露出来,还得谦虚地接道:“道长此话怎讲,晚辈望求赐教”。人都喜欢被捧着说话,就比如,一个教书先生,有十分的能耐,你要捧着他说,他能给你教出十二分来;又比如,一个媒婆,手里有十名如花似玉的姑娘,你要捧着她说,她能给你领出十二个来。静虚道长当然也不能跳出这个俗套,见我虚心有加,他也是耐心相答:“说它不是最好的季节,是因为这个时节的参苗初生,很难辨认,如果不是道行极深的抬参人几乎不能发现;说它是最好的时节,是因为大家都怕抬不到人参而都呆在家里,我们抢在前头,自然能够有所斩获”。旁边的洪屠户终于耐不住性子,捅了捅四爷说:“有话咱们边走边聊,先祭拜了老把头再说”,四爷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无可奈何的说:“老洪啊,老洪,你是一直改不了你性急的毛病了,既然如此,咱们先到把头庙罢”。

四爷一声令下,我们四人和随行的五个伙计一起携带了足够的纸禡香袔前往把头庙。入了把头庙,我们几人边烧纸边诚心念老把头临终前写的《绝命诗》。传说老把头之所以会被如此尊敬,除了升天成仙、解救路人之外因为他忠肝义胆,据说他当时本能够逃生,是因为寻找与他同去的失踪兄弟张禄而导致饥饿而死的。这当中还有一段故事:

传说山东莱阳有一户孙姓人家,老两口就一个儿子,取名为孙良。这一年,山东大旱,灾民把方圆几十里的草根树皮都吃干净了,每天饿死的人不计其数。孙良听说关东不咸神山出产人参,便和家人商量要闯关东。可家人早就听说关东山高林密、虎豹成群,死活也不答应他去。可孙良是个有志气的人,说要做什么就一定要做成,最后家人无奈,凑齐了点盘缠送他上路。孙良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不咸山内,林子里数不尽的獐狍野鹿,奇花异草,把个孙良乐得找根棍子一拄就放起山来。只可惜,他一连走了好几天单棍都没开眼。这天,他正在林子里放山,突然遇到了同行。神山里人烟稀少,人见人格外亲。一打听,这人也是山东莱阳的,叫张禄,经过交谈两人还挺投缘,于是就搂土为炉插草为香,结拜为生死弟兄。孙良比张禄大两岁,孙良为兄张禄为弟。别看张禄年龄没孙良大,可他放山的年头多,很有经验。他就教孙良认识什么是几品叶,什么是“刺官棒”(一种假人参),还给孙良讲人参精变大姑娘的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传说,在孙良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这一天,孙良和张禄分头出去遛趟子(搜人参),约好三天后回来见。孙良出了戗子(简易窝棚)走了一头晌儿,在一个向阳坡上发现了一大片人参。他乐坏了,一口气儿挖了好几棵,又在那儿的树上刻了“兆头”(记号),就捧着人参回到窝棚里去等兄弟张禄。可是一连等了三天张禄也没回来,孙良担心兄弟出意外,就出了戗子去找人。 茫茫林海,孙良走啊走,找遍了大山各处;他找啊找,找遍了河沟坡岔;可是到处也不见兄弟的踪影。就这样,孙良一直找了六六三十六天,连饿带累,就昏倒在一块大卧牛石头旁。他醒来后,咬破手指在大石头上写下了《绝命诗》,绝命诗的版本有很多个,其中一个是这样写的:

家住莱阳本姓孙,

漂洋过海来挖参。

路上丢了好兄弟,

找不到兄弟不甘心。

三天吃了个喇喇蛄,

你说伤心不伤心

日后有人来找我,

顺着古洞河往上寻。

写完,孙良就靠在这块卧牛石上死了。最玄的是,老把头死后尸体竟能靠着卧牛石岿然不倒。一伙伙进山的猎户、采药人发现孙良的《绝命诗》之后,就开始传诵他的义举,传来传去,最后竟传到康熙耳朵里。为验明真伪,康熙还亲自来到长白山的卧牛石上观看,果然看到老把头的尸体立在那里,康熙点点头,自言自语地说:“此人勇敢忠义,我封他为山神爷老把头,今后农历三月十六就是他的生日。” 康

《关东异志》 第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