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6部分 (第1/4页)

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937年7月,在周恩来、郭沫若倡议并主持

下,成立“武汉各界抗战建国周年纪念筹备

会”并展开献金运动。图为妇女献金场景

抗战时期无疑是郭沫若一生非常辉煌的一段时期,他不仅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作为抗战文化的一个领军人物在亦文亦政的道路上走得从容自如。应该说,是时代与个人的双向选择,决定了郭沫若在抗战期间及其以后所走上的人生道路。抗战是个需要英雄的时代,也是造就英雄的时代,历史就是以这样的方式选择了郭沫若。或者说时代为郭沫若提供了这样一个弄潮的机遇,使他得以在抗战文化领域尽展才情,叱咤风云。从个人方面来说,郭沫若不是不可以选择其他的生存方式,譬如继续做一个专注于历史研究的学者。在他刚一回到国内的时候,沈尹默给他的建议就是去作学问。蒋介石在南京见他时,也有过这样的建议。或者专注于文学创作,做一个不问政治的所谓的“纯粹的文人”。但他首先还是接受了时代对于他的选择,接受了一个关乎政治的挑战,去担当一个文化班头的社会角色。当然,郭沫若做出这样的个人选择,也不是一念之间的决定。回到抗战的历史场景中,郭沫若所做的历史选择,既是文化的选择,也是政治的选择,而且首先是一个政治上的选择。当时在文化界声名毫不逊于郭沫若的周作人的经历,是一个很发人深省的鲜明对比。当郭沫若冲破了重重阻碍,从日本只身回到国内,投入到抗战大潮中时,周作人则滞留在沦陷后的北平。郭沫若还曾写过一篇《国难声中怀知堂》的文章,希望他飞回南边来。周作人开始似乎也是想着闭门坐在书斋里,不问世事,但终于还是沦为汉奸文人。两位文化名人,同途而殊归,此间高下曲直,至此已明矣。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郭沫若小传

郭沫若(1892—1978),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1914年留学日本,于九州帝国大学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从事文学活动。1921年出版诗集《女神》,以强烈的革命精神,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豪放的自由诗,开创了“一代诗风”。同年夏,与成仿吾、郁达夫等发起组织创造社。1923年大学毕业后弃医回国到上海,编辑《创造周报》等刊物。1924年,通过翻译河上肇的《社会组织与社会革命》一书,较系统地了解了马克思主义。1926年任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科学长。7月随军参加北伐战争,此后又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起,郭沫若流亡日本达十年,其间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古文字学,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字研究》等著作,成绩卓著,开辟了史学研究的新天地。抗日战争爆发后,郭沫若别妇抛雏,只身回到祖国,筹办《救亡日报》,出任国民政府军委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和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负责有关抗战文化宣传工作。其间写了《棠棣之花》、《屈原》等六部充分显示浪漫主义特色的历史剧。1949年8月,当选为首届全国文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第一至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文联第二、三届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中日友协名誉会长等职,以主要精力从事政治社会活动和文化的组织领导工作以及世界和平、对外友好与交流等事业。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一生的爱与美

冰心一生的故事是爱与美的故事,她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冰心曾说:“世界在变,人事也在变,但在多变的程途中,要掌握着不变的定律。”而在我们看来,这“不变的定律”于冰心就是两个字:“爱”和“美”。早在中学时期,冰心就写道:“我和万物,完全是用爱濡浸调和起来的,用爱贯穿连结起来的。只因充满爱,所以我对于宇宙万物所发出的意念,言语,行为,一切从心所欲,又无一不合于爱,这时便是‘自由’。真理就是一个字:‘爱’。”冰心是世纪的同龄人,也是世纪的见证人。她见证了“二十一条”的耻辱,又经历了流离八年的抗战……在动荡和苦难中,冰心造就了她成熟的人生。

冰心曾在《给日本的女性》中回忆抗战中的自己说:“八年的痛苦流离,深忧痛恨,我自己仍旧保存着相当的淳朴、浅易和天真。”抗战八年期间,通体浸润着“爱”的冰心从容而平静地应对战争所带来的苦难。她在

《乱世浮生电影完整版》 第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