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 (第1/4页)
交通工具类:沧海一叶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 想看书来
“宁以义死,不以幸生”(2)
谈及刘文典的气节和人格,有一件往事似值得一提。1929年,刘文典时任安徽大学校长兼文学院院长(学校设在省府安庆)。是年11月23日,安徽学界爆发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当时蒋介石挟北伐之功盛气凌人,获悉###事后十分恼怒,认为安徽学风不正,###嚣张是共产党活动猖獗的反映,决心严惩。于是经###下文传令刘文典亲到南京予以说明。刘文典自视甚高,即使是对当时如日中天的蒋介石他也不是很看得上眼,甚至有几分不屑。他对蒋介石经###下达的文件用“责令、责成”、“纵容学生闹事”等词,尤其对传令刘文典,蒋委员长召见等措辞极为愤懑。在出发到南京前刘文典曾发牢骚说:“我刘叔雅并非贩夫走卒,即是高官也不应对我呼之而来,挥之而去!我师承章太炎、刘师培、陈独秀,早年参加同盟会,曾任孙中山秘书,声讨过袁世凯,革命有功。蒋介石一介武夫耳!其奈我何!”
至于刘文典和蒋介石见面的情景,当时的南开学生刘兆吉在《刘文典先生遗闻轶事数则》中回忆:
因有怨气,见蒋时,戴礼帽著长衫,昂首阔步,跟随侍从飘然直达蒋介石办公室。见蒋介石面带怒容,既不起座,也不让座,冲口即问:“你是刘文典么?”这对刘文典正如火上加油,也冲口而出:“字叔雅,文典只是父母长辈叫的,不是随便哪个人叫的。”这更激怒了蒋介石,一拍桌子,并怒吼:“无耻文人!!你怂恿###分子闹事,该当何罪?”刘文典也应声反驳蒋介石为不实之词,并大声呼喊:“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躬身向蒋碰去,早被侍卫挡住。蒋介石又吼:“疯子!疯子!押下去!”
刘文典被押进大牢。蒋介石还扬言要“解散安大”。章炳麟书赠刘文典的对联这件事在教育界引起很大震动,安庆大中学生举行示威,各地进步人士也来电来函声援。后来,经蔡元培等力保,陈立夫从中斡旋,蒋介石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才不得不将刘文典释放,但附前提——迫令刘文典“即日离皖”。
刘文典离开安大后,于次年初拜访他的老师章太炎(炳麟),并向老师讲述了安大事件始末。章太炎听罢,十分欣赏刘文典的气节,抱病挥毫写了一副对联赠之:“养生未羡嵇中散,疾恶真推祢正平。”赠联巧妙借用汉末狂士祢衡击鼓骂曹的典故,颂扬了刘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的气节。
有关刘文典安大事件,鲁迅和胡适在文章中都有记载。1931年,鲁迅在《知难行难》一文中曾经提到,他说:“安徽大学校长刘文典教授,因为不称‘主席’而关了好几天,好容易才交保出外。”在评述刘文典的同时,鲁迅还幽了胡适一默:“老同乡,旧同事,博士当然是知道的,所以‘我称他主席!’”1939年4月,胡适在《人权与约法》一文中也提及刘文典事:“又如安徽大学的一个学长,因为语言上顶撞了蒋主席,遂被拘禁了多少天。他的家人朋友只能到处奔走求情,绝不能到任何法院去控告蒋主席。”鲁迅和胡适因作文的目的不同,在叙述刘文典事件的细节上有出入,但是无论怎样,刘文典和蒋介石发生直接的冲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好一个刘文典!
“宁可被飞机炸死,也不能缺课”(1)
1938年5月,刘文典悄悄告别家人,离开北平孤身南下。在朋友的帮助下,刘文典通过英国大使馆人员买到船票,经香港、海防,辗转来到昆明,在西南联大任教。乱世飘零,征途险阻,一路备受艰辛。数月后,刘文典的妻子张秋华携次子刘平章乘法国邮轮,绕道河内来到云南。战乱漂泊,举家终得团聚,相对凄然。对于此次孤身南下的心理状态,刘文典曾在给梅贻琦校长的信里有过透露,他说:“典往岁浮海南奔,实抱有牺牲性命的决心,辛苦危险,在所非计。”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刘文典逃离北平,前往云南,不仅不是一次愉快而惬意的旅行,而且还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刘文典离开北平前,内心有没有惶惑和恐惧,他没有留下文字,我们也就无法得知。但以人之常情推测,在战乱时期,孤身离家,冒着生命危险飘泊千里前往云南,无疑是需要极大勇气的。此时对刘文典而言,“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两者不可兼得”的选择必然是“大丈夫舍生而取义”。对认为“国家民族是大节”的刘文典而言,这是太自然而然的事情。国破家亡,乱世流离,逃难途中的刘文典想必也是感慨万千,后来刘文典在《庄子补正·自序》中说“五稔以还,九服崩离,天地几闭。余复远窜荒谷,公私涂炭,尧
《乱世浮生电影完整版》 第18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