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7部分 (第1/4页)

公主站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拓地千里

第八章 拓地千里

1

吴起和卞春、侯申三个人顶风冒雪,翻山涉河,经过近一个月的艰苦跋涉才到达魏国都城安邑(在今山西省夏县西)。

安邑是晋文公时候封给魏犨的食邑,因为对封邑依制限定规格,所以多少年来安邑一直是一个不大的邑镇,自从魏、韩、赵三家分晋后魏氏把这里定为国都,才开始大兴土木,拓宽街道形成了规模。

三个人找了一家客店住下,吴起便去拜访乐羊。乐羊原为晋大夫,后来改事魏文侯。乐羊改换事主,是因为他看到魏文侯不仅言而有信,而且尊儒敬贤,在魏文侯初为国君的时候,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

春秋时候,在周朝统治阶层的内部经常演唱《诗经》,《雅》和《颂》是西周时候的诗,一直用于各诸侯国宗室贵族之间,孔子为悍卫《诗经》,还曾做过一番整理,并对当时新起的郑国音乐深恶痛绝地疾呼:“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又正告有国有家者:“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也。”但郑国新声不仅没能阻止,在卫国紧跟着又泛起了更为背离礼乐宗旨的新音,而且迅速漫延到很多国家,魏国自然也不例外,魏文侯的弟弟魏成子见文侯也沉迷到郑、卫新声里,十分心急,可又无力说服,于是远从鲁国请来已近耄耋之年的孔子的弟子子夏。

魏文侯问子夏道:“有人说郑、卫新音不好,可寡人一听古音便想卧倒睡觉,一听郑、卫之音立时就忘了困倦,敢问先生,为何古音哪么令人厌倦,而郑、卫之新音又如此引人呢?”

子夏道:“古乐,让众人步调进退一致,应和之声纯正宽广,弦、匏、笙、簧之演奏,全听鼓声指挥,始奏击鼓,停止鸣金。调整杂乱之行列,用乐器相,迅速前进,用乐器雅。有道德涵养之人,于是由感而发,谈说古事、联系修养自身、整齐家室、平均天下之道理,这是古乐所要达到之目的。今郑、卫新声,进退不齐,奸邪之音使人淫乱,沉浸其中不能自禁,加之侏儒戏耍,像猴子一样男女混杂,不知尊卑,乐终不可以语,不可以道说古事之情理。今君所问是真正之音乐,但所喜欢却是铿镪之声音,有节律之音乐与铿镪之声音,虽相近却大不相同也。”

文侯问:“为何不同?”

子夏道:“古时天地和顺四季适当,民有德五谷丰,无天灾亦无人祸,此之谓太平盛世。然后,圣人作父子君臣以为纪纲,纪纲既正,天下大定,天下大定,然后正六律,和五声。弦歌《诗。颂》,此谓之德音,德音方可称之为乐。《诗。大雅。皇矣》说,‘静修好德行,能够察明是与非,辩明真假与善恶,教诲不倦能赏刑,在大国做君,能和顺能亲近,传到文王更贤良,具备美德无忏悔,既受帝王福,延及子孙百年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君之所喜欢,乃是沉溺于亡国之音矣!”

魏文侯:“敢问先生,沉溺的靡靡之音是从何处所生呢?”

子夏道:“郑声好听但靡滥,放纵奸声迷乱心志;卫声急促多变,让人烦躁,二者皆被色情所淫乱,伤及德性,故不为祭祀所用。《诗》中说,‘肃穆雍容和谐鸣,先人祖宗喜欢听’,肃肃,敬也;雍雍,和也。既恭敬又和谐,何事不行?为人君者,当谨慎自身喜怒哀乐与言行,君好之则臣为之,上行之则民从之,《诗》中说‘诱民前进很容易’,便是这个道理。圣人制作了小桃鼓、大鼓、木箜、楬、埙、竹篪,此六种乐器可演奏美德之音乐,然后钟、磬、竽、瑟以和之,干(盾牌)、戚(斧头)、旄(牦牛尾)、狄(野鸡翎)以舞之,用以祭祀祖先宗庙、宴饮宾客、献礼酬酢、区分官序贵贱,以示后世有尊卑长幼之秩序。钟声铿,铿以立号,号以立势,势以立威武,君子听钟声则思武臣;石磬之声清脆有力,清脆有力,可用以树立辨别礼义之是非,知礼义是非,可使人为守礼全义而效死,君子听磬声,则思死于边疆之臣;丝声哀,哀以立廉,廉以立志,君子听琴瑟之声,则思志义之臣;竹声浮泛,可与其它声音融和,声音融和,可用以树立会合之观念,会合之观念,可用以聚集民众,君子听竽、笙、箫、管之声,则思能蓄养聚集百姓之臣;鼙鼓之声热烈欢快,热烈欢快,可用以树立调动之观念,调动之观念,可用以鼓动民众进取,君子听鼙鼓之声,则思将帅之臣。老拙以为主公乃一国之君,当听音乐中与自己心志相契合之音,不可仅听音乐中的叮当之声,如果主公以为郑、卫之音好听,便听而不厌,久而久之,主公心志势必尽失矣!”

接下来,子夏又把音乐同礼

《兵家必争之地徐州》 第2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