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部分 (第1/4页)
公主站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飞步奔逃,屈宜臼大呼:“放箭!放箭!”吴起在箭矢追射中逃进大殿,未及关门敌兵追至,吴起再无退路,急中生智抱住王尸,敌众置王尸于不顾,乱箭齐射,王尸亦中数十箭。
吴起成了一个浑身扎满箭矢的血人,他以超绝的毅力强撑着缓缓站起身来,怒目圆瞪对敌众厉声道:
“吴某死不足惜,尔等误国误君,衔恨于王,箭及王尸,岂能逃得我大楚之法哉!”言毕气断而死。
众家兵家丁闻吴起之言,如从大梦中突然惊醒,箭及王尸,岂能活命,吓得顿时四下逃散。但屈宜臼、阳城君以及大臣子弟失禄者,并不就此作罢,他们遗忿未尽,将吴起未凉之尸拖出宫外,又行以五马车裂。
太子熊臧嗣位,是为楚肃王,楚肃王追理箭射王尸之罪,使其弟熊良夫率兵缉拿为乱者,次第诛之,计灭七十余家。有诗论及吴起伏王尸以报其仇句:“为国忘身死不辞,巧将贼矢集王尸。”赞其死尚有余智。
再说阳城君因为参与领导作乱箭及王尸,被楚肃王治罪并收回封地,墨家巨子孟胜作为阳城君的老师,百般无奈之下,遣人将巨子的衣钵转给在宋国的田襄子,而后和他的一百八十五名弟子一起为阳城君殉了难。《吕氏春秋。上德》对此事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述,现抄录如下:
墨者巨子孟胜,善(亲)荆(荆,楚国)之阳城君。阳城君令守于国,毁璜以为符。约曰:“符合,听之。”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孟胜曰:“受人之国,与人之符,今不见符,而力不能禁,不能死,不可。”其弟子徐弱谏孟胜曰:“死而有益阳城君,死之可矣。无益也,而绝墨者于世,不可。”孟胜曰:“不然,吾于阳城君也,非师则友也,非友则臣也。不死,自今以后,求严师必不于墨者矣,求贤友必不于墨者矣,求良臣必不于墨者矣。死之,所以行墨者之义,而继其业者也。我将属(属,同嘱)巨子于宋之田襄子。田襄子,贤者也,何患墨者之绝世也?”徐弱曰:“若夫子言,弱请先死以除路。”还(随即)殁(殁,死)头于孟胜前。因使二人传巨子于田襄子。孟胜死,弟子死之者百八十三人。二人已致令于田襄子,欲返死孟胜于荆。田襄子止之曰:“孟子已传巨子于我矣。”不听,遂返死之。
从这篇记载上看,虽然墨家巨子孟胜没有派出弟子直接参加屈宜臼、阳城君发动的杀害吴起的暴乱,但他和阳城君毁璜为符,为其守卫封地,这难道不是通谋吗?因此,墨家对吴起之死,是难以全脱干系的。
最后需要一提的是,楚肃王虽然夷灭反动宗族七十余家,但并不是因为他们政治的反动杀了吴起,而是因为他们箭及王尸,楚肃王迫于反动守旧势力的巨大压力,吴起之法结果被废除,刚刚强大起来的楚国重又步回老路,走向衰退,直至被秦所灭。对此,诸多思想家感慨万端,韩非子在他的《问田篇》中写道:“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行商君而富强。”痛惜之情可见。商鞅也是卫国人,初为魏国国相公叔痤的家臣,后入秦国,进说秦孝公实行变法,从他所行于秦的变法内容看,也就是吴起于楚的变法主张,史学家据此得出结论,商鞅变法是受了吴起变法思想的影响,如果当初吴起在楚国能把变法推行到底,那么后来统一中国的将是楚而不是秦,所以吴起之死,不仅是吴起个人的一大悲剧,对楚国来说,更是一个天大的悲哀!
现代历史学家郭沫若在《青铜时代&;#8226;述吴起》一文中说:“吴起在中国历史上是永不会磨灭的人物,秦以前作为兵学家是与孙武并称,作为政治家是与商鞅并称的。……其实在这三个人物里面,吴起的品格应该要算最高。”
吴起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史学家,他给世人留下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这颗历史长河中的灿烂巨星,必将永远闪放光彩。
吴起兵法
附录一
吴起兵法
图国第一
吴起儒服,以兵机见魏文侯。文侯曰:“寡人不好军旅之事。”起曰:“臣以见占隐,以往察来,主君何言与心违。今君四时使斩离皮革,掩以朱漆,画以丹青,烁以犀象。冬日衣之则不温,夏日衣之则不凉。为长戟二丈四尺,短戟一丈二尺。革车奄户,缦轮笼毂,观之以目则不丽,乘之以田则不轻,不识主君安用此也?若以备进战退守,而不求能用者,譬犹伏鸡之搏狸,乳犬之犯虎,虽有斗心,随之死矣。昔承桑氏之君,修德废武,以灭其国;有扈氏之君,恃众好勇,以丧其社稷。明主鉴兹,
《兵家必争之地徐州》 第4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