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89部分 (第1/4页)

世纪史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只见一名身穿黑色龙袍的少年,在数名宦官与婢女的扶持下,慢慢地步入了大厅龙椅坐下。

周扬心中一阵茫然,眼前的少年,就是当年自己背着逃出长安的小孩吗?不禁悄悄地屈指一算,这小皇帝差不多也有十五六岁了,可是看上去却像二十多岁那么成熟。

汉献帝扫视了一眼全场,目光在周扬身上停了片刻,却藏不住那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少丝童真,眼神也很有精神,可见离开长安以后,生活过得还算是很不错的。

但这种感觉稍纵即逝,他很快又恢复了龙一般的尊贵姿态,

双手轻轻一挥,众臣平生。

“如今天下动荡时期,幸亏有曹卿家为朕排忧解难,为天下万民谋福利。”汉献帝的声音在大厅内回荡着。

接着又是一番官方说辞之后,便彻底成了一尊安静的塑象了。

周扬对朝会的内容,倒是没什么兴趣。

只是眼神经常往汉献帝处偷瞄,发现这少年,其实并不是真傻坐着,他也有在听着文武百官们的讨论。

然而整个朝会,几乎都对攻打徐州的事情只字不提。

这让站在武官行列的夏侯渊、曹仁等人,也只能干着急着,倒是站在首位的夏侯?却十分冷静,双目始终望着地板,也没有说过半句话。

这让周扬更加肯定了之前的猜测,要知道夏侯渊、曹仁、于禁他们个个都是将帅之才,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场战争。

尤其是曹仁,他能够成为魏国后期的大将军,靠的绝不仅仅是作战的勇猛。

事实上这样的朝会,主要还是在人事上的调动,以及发展许都的经济、城建、农业、工业等方面在敦轻敦重而已,就算有提到军事方面,也只是如何加强城防,守护汉献帝之类的官话罢了。

君主之间的真正战争,除非对方做出天下众愤的事情,就像将来袁术称帝这类的大事,才会下诏书公然以伐贼的名义出兵征讨。

但是曹操似乎正在把议会的内容,逐引向重建皇城的工程问题。

因此周扬就算没怎么注意听,却多多少少耳渲目染,大概明白了,为什么要把汉献帝高高供奉起来,大谈建城之事了。

这与董卓之前在长安的作法其实大同小异,但区别是,曹操一直都供奉着皇帝,而董卓却是临时抱佛脚,平时却对皇帝非常苛刻。

曹操则至少为汉献帝提供了,更为优越的生活环境。

“司空大人!”一名中年官员道,“下官认为修建皇城,乃是天下大事。”

“钟尚书但说无妨。”曹操道。

周扬脑海中晃过曹魏阵营姓钟的人物,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钟会,但这位魏国后期的灭蜀重臣此时应该还未出世才对,因此这钟尚书应该是他的父亲钟繇无疑了。

可是印象中的钟繇,好像应是个擅长政治的文官才对。

为何这位钟尚书看起来,却如此硬朗健壮。

不过一想到程昱,不也是长得八尺多高,长须将相,却是个满腹奇谋妙计的谋臣,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事实上钟繇刚才已经说出了重点,毕竟现在仍是汉室天下,而皇城则是给当今汉献帝住的地方,也是真正朝廷办公的重要场所。

虽然没有人真正把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但也没有人敢公然造反。

每个人都想扩大自己的地盘,增强自己的实力,若是像将来的袁术那些冒然称帝的话,每个君主都会把他当成是块肥肉,人人也都想从中刮分一些出来,自然也就引来了多路诸侯的讨伐了。

董卓没敢称帝,都引来十八路镇诸侯的联盟,更何况是袁术。

因此当今天下仍是以汉为名,汉朝的皇城自然也是天下大事,每一个诸侯都应该有所担待,并不是曹操一个人的事情了。

钟繇的意图非常明确,但同时周扬也看出了曹操的手段。

若真是没钱建皇城的话,根本不必动工那么大片的土地,搞了这么久连地基都还没弄好,很明显就是给君主们留了空间,让大家都扔些银子下去。

这么做除了可以给自己增加资金之外,就算到时候皇城建好了,受益的也是曹操的许都,而不是整个汉室天下。

可是若是对朝廷置之不理的话,曹操便有了以不尊重皇上为名,利用这个借口对其用兵了。

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情,曹操应该早就想好了才对,只是缺个人提出来而已,所以对于钟繇的话,他岂会真不知道。

而钟繇身为汉朝大臣,并非

《三国中曹魏阵营的谋士》 第89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