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 (第1/4页)
泰达魔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遍全天下,至今仍是通行的价值观。
而艺术家们认为科学家人格欠缺,生活方式机械化,情感淡漠。从斯威夫特开始,和现代科学伴生在一个时代的艺术家里,不少人都曾撰文怦击科学。十九世纪欧洲的浪漫主义文学家们更是明确地认为,艺术活动的心理基础不是理性,甚至由此而走上反理性的道路。所有这些对科学的批判中固然包含着某种真知灼见,但更有许多这类文字都是在完全不了解科学的情况下的随意发泄。
对于中国文化界来说,还有自己的特殊性:近代科学是从西方引进的。于是,科学与人文的冲突,被包裹上“中西文化差异”的外衣而大行其道。
上面这些批判,还不是最可怕的。某些文人甚至认为,对于当今世界普遍物化、异化的现象,科学是一个重要的罪魁祸首。科学不仅不是进步动力,根本就是一种值得怀疑的社会现象。
科学与人文的这种分野,更深刻地表现在人们的职业选择中。在大陆高中进行文理分科时,常常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的,觉得理科学习困难的学生选择文科。这已经是不成文的法则了。从教师、家长,直到同学群体,文科价值弱于理科的观念根深蒂固。既然有“原罪”,也可以发明一个“原自卑”的概念。当年选择文科而没有选择理科,这个“原自卑”几乎相伴着许多文艺工作者一生,时时影响着他对科学与艺术之间关系的看法。
作家作为一个审美的主体,始终是带着强烈爱憎态度去感受世界、体验生活,这是作家大异于科学家(认识主体)的地方。《文学理论要略》童庆炳主编,107页。文学家和科学家的根本差别可见一斑。
正因为这种方方面面的隔绝。当人文学者谈论美的问题时,经常有意无意地忽视科学技术。
王朝闻在《美学概论》里,曾经谈到了“真”与“美”的关系:“真作为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和作为科学认识的对象,它自身无所谓美丑。只有当客观规律不仅为人所认识,而且被运用于人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它的感性具体的存在形式成为人的能动创造的活动所必须掌握的东西,并成为对这种活动的肯定的时候,真才具有了美的意义。”(王朝闻主编《美学概论》33页)细细品味这段话,作者其实是认为,“真”要通过“善”才能达到美,“真”仍然不是“美”的直接对象。
看到上面那个不等边三角形,有的读者自然会想到,如果“真”“善”“美”能够构成一个等边三角形,世界该是多么均衡呀。在宗教里,象上帝这样的惟一神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统一体。人虽然达不到这个境界,但多少靠近一下也是好的。
而这正是科幻文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因为“真”的极致和代表就是科学。能够从科学中挖掘出美,再形之于艺术。这绝不是对科学之真的简单模仿,而是再造。科幻文学作为科学和艺术的混血儿,其“基因”正植根于这两个领域形而上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表面的内容或形式。
第四卷:科幻的艺术规律 上卷第一章 美学贡献(1…2)
其实,科学和艺术天生存在着许多共同性。首先,它们都追求自由创造的精神,蔑视权威和经典。只能复述已有科学理论的科学工作者不是好科学家,只能复述经典作品的艺术工作者也不是好艺术家。在一些专制体制上,科学家和艺术家往往都是最受打击的阶层。
其次,现代艺术本身就是受到科学广泛熏陶的艺术。美术音乐这些领域早就与光学、解剖学、声学、数学原理结合。而影视艺术完全产生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小说虽然仍旧可以用一只笔,几张纸写出,但作者和读者的心理结构,早已完全被现代科学所改变。关于这个问题,刘为民在《科学与现代中国文学》一书中已经作了大量探讨。
再次,科学理论和科学所描述的客观事实中中包含着大量审美对象。这些对象进入艺术领域,可以扩展艺术的表现范围。这正是下面几节要讨论的问题。
在当今社会,科学与艺术之间仍然隔着鸿沟。特别是文学,由于对科学技术的依赖最少,所以仍旧可以保持田园牧歌式的风格。不能说当代文学是反科学的。科学在今天地位之牢固,已经无人可“反”。但至少可以说,当代文学对科学是冷漠的。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美学思想重视顺应自然,返仆归真。表面上似乎已经是将“美”与“真”统一起来。不过,这种美学观点是将“美”与“真”统一在作者内心的和谐上。对于根本不了解自然规律的人来说,大谈“顺应自然”、“敬畏自然”是很可笑的。我们这里讨论
《科幻片大全》 第7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