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1部分 (第1/4页)

击水三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接受不了一个太监当皇帝。《笑傲江湖》中的东方不败为什么不干脆杀掉任我行,而将其囚禁,并将任盈盈捧到公主一样的地位,他的难题和魏忠贤相仿。

txt小说上传分享

当男人割掉最重要的东西后(3)

看来,男人一旦舍弃了最重要的东西后,即使掌握再大的权力,也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栽赃是个技术活(1)

栽赃陷害,在我国历史上###中,是打击政敌最常用的手法,这是个技术含量颇高的活。

能够让一个无罪的人变成有罪,当然首先是要依靠手中的权力,但光这个还不够,把政敌打倒,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必须要强调自己打击报复行为的正当性,最好的办法是给对方安一个罪名,这个罪名越时髦、越被公众痛恨、越难翻案则是最佳选择。比如大敌当前,给政敌安一个“叛徒”之名最合适;吏治腐败的时期,则最好给政敌戴一顶“贪赃枉法”的帽子。如此不仅从律法上可以惩治对方,而且从道德上把对方抹黑,让天下共弃之,似乎这就可以办成铁案了。

要构陷政敌,罗织罪名,最关键的工作是栽赃。大家都知道,“莫须有”虽然搞死了岳飞,但这种似是而非的罪名难以使天下人服气,所以高超的构陷高手,决不会愚蠢到搞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换一个比秦桧更高明的酷吏,绝对会把岳飞弄成勾结金国、企图造反这样的滔天大罪,而且还会搞出一大堆证据来。

明代和宋代比,更加专制,皇权更加暴虐,因此构陷忠良,从不会搞一个“莫须有”的罪名,连不读书的魏忠贤,陷害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这些纪检监察官员,罪名都是贪赃,即收受地方官的贿赂。

杨、左、魏等人,其道德操守天下有名,把这些清官弄成贪官,确有一定的难度,如何栽赃颇费思量,但这一切难不倒下狠心要除掉杨涟等正人君子的阉党。

栽赃陷害的第一步工作往往从外围突破,从与杨涟等人交往密切的人身上打开缺口,因为杨涟这些人自身没什么把柄可抓。

尽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但不可能一个清廉的人所结交的都是他那样一尘不染的,所谓水至清则无鱼。有一个人叫汪文言,他和杨涟、左光斗、魏大中过从甚密。这个人是安徽歙县的,皖南人大多脑子活泛,此人出身狱吏,是宋江、戴宗那一类人,见多识广,明白帝国政治运转种种奥妙,为人仗义,足智多谋,被地方大员派到京都当驻京官员,主要任务是结交权贵,打探消息。

因为吏目政治地位低,和京官拉关系身份上的障碍,于是汪文言捐了个监生,也就是说他用钱买了个最高学府国子监的资格。明代举人和进士一定要考,而举人以下,除庠生即秀才是考出来的,还有些功名比如监生可以捐,有了这个资格算是正经八百的读书人,可以参加乡试。《儒林外史》中的周进,蹉跎半生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后来几个商人凑钱给他捐了个监生,他才能得以参加乡试,中了举人,后来又中进士,开始腾达。

像汪文言这样从底层出来的能人,办事能力远比那些科举出身、循规蹈矩的书呆子强,不多久他名满京华,结交了赵南星、杨涟等东林党人,成为他们的参谋,最后在东林党人的帮助下,做了内阁中书,也就是说内阁的秘书,能接触到核心机密。这种人尽管侠义,但比起杨涟等方正君子来说,有很多毛病,比如喜欢忽悠,爱张扬,贪财等等,这就容易被人抓住小辫子。经略辽东的熊廷弼被罢官,后又被判处死刑。久任封疆大吏的熊廷弼便想用钱打点当权者,以保住脑袋。熊家找到了汪文言,交给他四万两银子托他贿赂魏忠贤,汪文言做得很不地道,把这笔巨款私吞了。爱财的魏忠贤知道后,痛恨汪文言,熊廷弼自然也没保住性命。

本来魏公公就恨汪文言自己吃独食,而他又是东林诸人的高参,自己行为不检,首先拿他开刀再合适不过了。

我们知道明代司法黑暗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东厂、锦衣卫可以不受监督地单独办案,他们可以不经过国家正式的司法机构——刑部,就把人抓进镇抚司狱拷问。这种办案方法很方便栽赃陷害,

最开始一个倒向魏忠贤的言官弹劾左光斗、魏大中和汪文言狼狈为奸,魏下令先将汪文言抓进东厂控制的监狱——镇抚司监狱,这举动当然不是只搞汪文言一个人,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将杨、左、魏等人牵连进来。

栽赃是个技术活(2)

但栽赃陷害不能让权势熏天的魏公公亲自去干,需要下面的得力干将配合。执

《皇帝与文官》 第2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