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第1/2页)
浮生偷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天朝史·高宗本纪》 丰壤平,高宗审时度计,拟订分兵而行,水陆俱进。 高宗自领显侯卒兵由陆行,王与安侯携石灰、石漆、大豆、河沙等物领军至北海,截断海运,断倭补给。 十一月。两军接舷。联军军卒皆撒河沙于己船,撒豆于敌船,并撒石灰以迷敌眼。争战中,石灰迷眼,倭人虽有目而难张;豆粒铺船,倭人虽有足而难立。倭将加藤正则见势不利,急令退军。然王令火箭追击之。俄而倭船烈火四起,倭人无处藏身,皆逃蹿水中。 是役,斩倭人三万,收其军实器械无数。 中途岛,乃倭人海上总据点。 王收倭船伪饰之,驶入中途岛。倭人不备,为王所趁,尽歼灭之。 王遂领大军乘跨沧波,逆海而上,沿途斩倭无数。 越明年,四月,王与高宗会于华城。 方是时,倭人退罗城,与联军隔江而对。王分兵卒为数部,昼令一部挑战,入夜则令一部沿江擂鼓,一部驶快舟掷火弹于敌。又出兵攻其步卒。如此,倭人昼夜不得安,疲惫不堪。 因补养被断,倭军西征之帅小早川庆景遂孤注一掷,与联军战于马腾水。 两军相会。安侯佯败而走,守军亦纷离。倭将黑田正成立领轻舟疾追迫。待其无功而返之时,王已领艨艟楼舰横锁马腾水,令黑田无从归巢。 如此,倭人之轻舟重舰分隔两处,无从取长补短,配合作战。 王以楼舰乘风破浪猛攻倭之轻舟。倭舟无从招架,皆被击沉之。 次日,西风起。王借吉风以快舟中流而进,发火箭石漆猛攻倭之重舰。 是役,斩倭人七万,擒倭西征帅小早川庆景。 其后,联军一路直下,势同破竹。 七月,倭之太政大臣源秀吉自倭土遣使送降书至华城。 如此,北海平。 及至还朝,世宗喜王之勇武多谋,特以王之表字为号,以功加侍剑将军,官拜从二品,开府仪同三司,赐邑五千户,给鼓吹一部。并赐铁、炭,使修器甲。 ——《天朝史·亮王本纪》 显侯遂迎北海王燕海英归华城。然船沉马腾水,北海王殇。 时王子尚幼,显侯于北海境内功勋无双,故北海实权尽归显侯也。 显侯感于天朝之义助,更怜民不聊生,遂愿与天朝通商,签《通商章程》如下: 一、嗣后天朝大皇帝与北海君主,永存平和,所属百姓,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 二、自今以后,天朝百姓及其家眷,皆可寄居丰壤、华城、义州、肃州,贸易通商无碍。天朝大皇帝派设管事官,住该四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 三、天朝船舶,远路涉洋,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 四、天朝商民之贸易向例,全归额设商行亦称公行者承办。其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北海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照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某分。 五、凡系天朝人,今在北海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北海王准即释放。 六、凡系天朝人在北海犯法,其适用律法以天朝律法为准。亦可押运回国,于天朝内审讯裁判。 以上章程,两国分执一册,以昭信守。俾即日按照和约开载之条,施行妥办。 ——《天朝史·北海实录》 补充: 1,发动这场战争的,是倭国太政大臣源秀吉。 2,早在会师之前,小顾和十三就已经断定此仗并不难打。倭人由海上来,只要断了其海上补给线,就完全可以包倭人的饺子~ 一断了海上补给线,倭人势必只能就地补给。而他们一抢掠,只会令北海民众的反抗更为激烈。此时天朝军、北海军、再配上北海义军,陆地上的倭人只有战败。 当他们俩把策略定下来后,小顾和十三想到的,就只是如何才能从北海为天朝捞取最大利益。 3,小顾和十三对倭人的仇恨、北海的愤慨已久。 早在天朝的前朝时代,倭主南条氏两次发布异国征伐令,企图入侵北海。这个征伐令后来虽未执行,但被动员的武士中的一部分开始经常骚扰北海及神洲沿海。 倭寇一次出动可纠集上百艘战船,分几路入侵,攻城掠寨,杀人放火,奸淫掳掠。其连年大举入侵,使北海及神洲东南沿海(尤其是北海)一带的百姓的生命财产遭受到难以估计的损失。 而在九十年前,天朝朱泉帝暴毙,诸王割据争权,史称“五王之乱”。倭人趁五王之乱时,与北海结盟同入神洲,一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史称“二胡乱华”。倭人更血洗石头城一月,屠杀军民一百五十万,史称“血色大屠杀”。 若非后来争权的诸王幡然醒悟共抗外敌,只怕天朝早已易主,百姓只能在异族铁蹄下苟延残喘。 所以,这就决定了小顾和十三对倭人及北海的态度: 十三语,“北海虽长年对我朝称臣,但除了每年交纳那么点岁币和贡物外,它还给我们带来过什么?神洲有难时,它会来图一杯羹。而神洲一统时,它就忙不迭的来称臣作
《觅长生传音符》 第12页(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