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5页)
大刀阔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等地,成千上万的愤青们从城市各个角落涌现出来,相聚在街头,以音乐,舞蹈,吼叫,骂
娘,大字报,小漫画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表达热爱和平的心声。愤青们在自越战以来默默
无闻地度过了几十年后,终于赢来了又一个春天。
不过站在大街上浑水摸鱼地吼一两嗓子是一回事,站在讲坛上掷地有声地散布卖国言
论又是一回事。有一个愤青,得意忘形,结果出言不慎,被和愤怒青年一样慷慨激昂的爱国
青年们抓到把柄,被整了一个七窍生烟,给其它愤青们留下深刻教训:世界是我们的,也是
他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他们的。
这位愤青就是哥伦比亚大学人类学系一个
35岁的教授
NICHOLAS DE GENOVA。在哥大
一次反战集会上,他一时激动,说出了“希望美国战败”的卖国言论,更重要的是,他用
了下面这个耸人听闻的句子,“我希望在伊拉克发生一百万次摩加迪沙事件”。摩加迪沙事件
是指
1993年
18个参加索马里维和行动的美国士兵死于一场伏击的事件。
DE GENOVA的卖国言论引起了各界群众极大愤慨。爱国青年对
DE GENOVA竟然公开希
望在前线抛头颅撒热血的美国士兵不得好死感到“震惊”和“恶心”。首先是
DE GENOVA
一两天之内收到成百上千“死亡威胁令”;群众的唾弃象雪片一样飞向哥大校长办公室、
人类学系办公室;哥大许多捐助人威胁说如果哥大不解聘这个卖国贼,他们将不再资助哥大;
105位国会会员联名给哥大写信要求哥大解雇
DE DENOVA;社会各界通过媒体对
GE DENOVA
发出了强烈声讨,称起言论为“**的”,“令人发指的”,“野蛮的”,“无耻下流的”。
一时间,DE GENOVA成了美国“最受人痛恨的教授”。
这里有必要给爱国青年的群情激愤给一个小小注释。自去年伊拉克战争被提上日程以
来,在美国民间,主战派其实一直深受反战派压抑——虽然“民意调查”显示美国主战的
民众随着战鼓越敲越响而越来越多,但从街道政治的风采而言,经常是一个浩浩荡荡激情洋
溢的反战示威和一个稀稀拉拉有气无力的主战示威相对峙。不说别的,单就反战的漂亮美眉
比主战的漂亮美眉多得多这一点,就很说明问题了。在这种爱国青年士气低落的情形下,愤
青的错误就成了爱国青年的最好炮弹——终于有扳回道义上的劣势地位的机会了,爱国青年
们终于可以象愤青们那样义正词严一回了。所以虽然
DE GENOVA一再声称他只是在“象征
//blog。sina。/s/blog_61389f6f0100fpwn。html
性地使用摩加迪沙的比喻反对战争,并不希望美国士兵损失生命”也无济于事,因为爱国青
年不怕愤青犯错误,就怕愤青不犯错误,此类“**的错误”对爱国青年们这么有利可图,澄
清了就没劲了不是。
但是
DE GENOVA事件算是对愤青们进行了一次生动的国情教育。愤青们发现他们三十
年不遇的反战狂欢节其实是四面楚歌。麦卡锡的幽灵早已浮现在美利坚的上空。人们开始抵
制法国货,因为法国政府和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叫板;一些零售商开始拒销麦当娜唱片,
因为麦当娜没事吵吵什么和平;某地方电台一个主持人公然号召谋杀一个反战分子;一些反
战名人开始收到各种威胁和被取消公开露面的机会;一个教师因为穿反战汗衫而被解雇……
一股政治寒流笼罩美国,再次证明了自由在“群情激愤”面前的脆弱。
不过也不用难过得太早。愤青的下场也并不总是这么悲惨,另一个美国著名愤青的故
事就比
DE GENOVA的故事要振奋人心得多。这个超级愤青就是
MICHAEL MOORE。MOORE
《民主的细节经典语录》 第20部分(第1/5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