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97章 陈登:养耆育孤,视民如伤 (第1/4页)

凝香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陈登降生于东汉末年的一个名门望族,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力犹如巍峨高山,坚实而深远。在那个以门第和家学为尊的时代,陈登自幼便被浓厚的文化氛围所环绕。家中丰富的藏书与长辈的悉心教导,成为他汲取知识养分的源泉。他日夜沉浸于经史子集之中,对古今圣贤之言、治乱兴衰之理皆能娓娓道来,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聪慧与悟性。

据《三国志》记载:“陈登者,沛相陈珪之子也。年二十五,举孝廉,除东阳长。养耆育孤,视民如伤。是时,世荒民饥,州牧陶谦表登为典农校尉,乃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粳稻丰积。” 当时的东汉王朝,仿若一艘在狂风巨浪中飘摇的巨轮,内有宦官与外戚争权夺利,朝堂之上乌烟瘴气,政治腐败不堪,忠良之士备受打压;外有边疆烽火连天,异族频繁侵扰,百姓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陈登目睹这一切,心中燃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深知,在这乱世之中,唯有以知识为利刃,以品德为护盾,方能开辟出一条拯救苍生之路,为家族荣耀增光添彩。

于是,在勤奋苦读之余,陈登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他与当地的贤达之士交往密切,常常与他们围坐于庭院之中,探讨天下局势,剖析时政利弊。在这些交流中,陈登的思维愈发敏锐,他不仅能从书本中汲取智慧,更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对时事提出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他的名声也渐渐在当地传开,人们都知晓陈家有一位才华横溢、心怀天下的少年英才。

徐州,这片位于中原腹地的膏腴之地,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其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然而在乱世之中,这诸多优势却也引来了无尽的纷争与觊觎。陈登踏入徐州仕途之际,正值徐州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考验。

彼时,徐州牧陶谦虽有心治理,但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面对诸多棘手问题往往力不从心。徐州的民生状况堪忧,百姓生活困苦不堪,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农业生产作为民生之本,更是遭受重创。由于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河道淤塞,灌溉不畅,大片良田在干旱与洪涝的交替肆虐下变得荒芜。陈登深知,水利乃农业之命脉,若要拯救徐州百姓于水火,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刻不容缓。

他毅然挺身而出,亲自率领一众官吏与百姓,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水利勘察之旅。陈登不顾路途的艰辛与劳累,足迹遍布徐州的山川河流、田野阡陌。他仔细观察每一处地形,记录每一条河流的走向与流量变化,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与农业需求,精心绘制出一幅详尽的水利兴修蓝图。

在施工过程中,陈登更是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他亲自参与堤坝的修筑,挥舞着工具,搬运着土石,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在他的感召下,百姓们纷纷踊跃参与,齐心协力。经过数月的艰苦奋战,徐州的水利设施焕然一新。河道得以疏浚,堤坝坚如磐石,清澈的河水奔腾流淌,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曾经荒芜的田野如今生机勃勃,绿油油的庄稼随风摇曳,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粳稻丰积”,粮食产量大幅攀升,百姓们终于迎来了久违的温饱与安宁。

在政务处理方面,陈登同样雷厉风行,毫不手软。他深知,吏治的清明与否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福祉与社会的稳定。因此,他以铁腕手段整治官场腐败现象,对那些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的贪官污吏予以严惩。他建立了严格的官员考核制度,注重官员的品德与才能,选拔出一批清正廉洁、务实能干的官员充实到各级官府之中。在他的努力下,徐州官场的风气焕然一新,官员们各司其职,勤勉奉公,为百姓办实事、解难题,赢得了百姓的广泛赞誉与信任。

陈登在徐州的一系列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滋润了这片饱经战乱与灾荒的土地。他不仅改善了百姓的生活条件,更重塑了徐州的社会秩序与经济活力。他的名字在徐州百姓心中成为了希望与福祉的象征,为徐州在乱世中的稳定与繁荣奠定了坚如磐石的基础。

周旋诸侯

然而,命运的齿轮并未因陈登的努力而停止转动。徐州的平静只是乱世中的短暂喘息,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陶谦的身体每况愈下,徐州的权力结构逐渐出现裂痕,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吕布,这位以勇猛着称却又反复无常的诸侯,在被曹操击败后如丧家之犬般逃至徐州。陶谦出于怜悯收留了他,却未曾料到引狼入室。吕布野心勃勃,不甘久居人下,很快便在徐州城内挑起事端,与当地的一些势力产生了尖锐的矛盾。陶谦病逝后,徐州的局势愈发混乱,刘备在众人的推举下接手徐

《中华名人传》 第97章 陈登:养耆育孤,视民如伤(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