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在我妹妹仍是皇后,太子的地位仍在。皇帝的那个小儿子才不过两岁,而皇帝本人春秋已高,难道还有寿命等到他的幼子长大吗?大汉的天子没有一个是童竖时就即位的,皇帝难道就不担心皇帝太小,外戚专权吗?我看事情没那么严重。
公孙贺道,唉,你哪里知道,这次在豫章县折损很惨,那高辟兵是个笨蛋,死了倒也罢了。连累得都儿也丢了性命。本来让他牢牢控制住冲灵武库的四万张强弩,一旦有变,心里也算有点底。管材智又派昌儿去追捕那个沈武,居然也一去不返,据搜寻的人说,派出的五辆兵车和二十个戍卒都没了踪影,真是奇怪。当时救走沈武的不过五六个人,难道会敌得过那么多训练有素的戍卒吗?果真是天不佑我公孙氏?
公孙敬声道,我当初送朱安世逃亡,本来是怕他被捕,会供出我们的事。是以给了他很多金钱,让他跑远点。现在想来,真有点妇人之仁,早该杀了他的。唉,不过我当时也对他有点忌惮,毕竟他名气这么大,万一失手,我也就完了。只是没想到皇帝一时那么急,屡次下诏逐捕,一个位于九五之尊的皇帝,何必跟一个布衣过不去呢?公孙敬声说到这里,手不由的抖了一下,酒水撒了一身。难道皇帝早就怀疑我们的事,这一切都是他计算好的?
公孙贺也紧张起来,你的意思是说,让我们逐捕朱安世,是在皇帝的计划之中?想逼我们互相出卖?还好,幸亏我当机立断,将朱安世斩了,死无对证。就算皇帝怀疑,也无可奈何。不过他何必要这么费事呢,他本来可以派出绣衣使者去逐捕的啊。
主要目的还是太子。公孙敬声脸色惨白,皇帝可能早就有废太子的想法了。但是一个立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说废就废,终究是不现实的。虽然他是皇帝,也奈何不了廷臣的死谏,僵持下去将使天下扰动,这不是他所想看到的。那么唯一的希望就是找到太子的过错,这样废他,就义正词严了。所以,作为皇帝,也要处心积虑想点计策。唉!真是恐怖。
阳石公主道,那现在就是不能让他找到太子的过错。
公孙贺道,皇后也说了,也许沈武私下带走了朱安世的自首文书。我们一定要找到这个人,杀死他。可是这贼竖子到底跑哪去了,我们真是小觑了他。唉!他怒对公孙敬声,你这不肖的畜生。平时乱交匪人,害得老翁现在如此被动。
大人且息怒。公孙敬声俯首行礼道,鸡鸣狗盗之徒,有时也很有用的。臣这就找几个心腹,日夜换班守在司马门旁,发现面目象沈武的人伏阙上书就斩杀。对了,朱安世曾经给我来信,说去了西域,可是最后却在豫章郡出现,非常奇怪。他当时劫持都尉府,目的恐怕就是冲灵武库。否则一个游侠,去劫持武库干什么?这不是他做事的风格。还有,他带去的随从,据文书上说,皆使用飞虻矢,也不是一般人有财力置办的,明显违背了朝廷法令。现在江南一带,唯有广陵王是当今皇帝的儿子,难道朱安世和他有勾结,意欲夺取皇位?当初鄂邑盖长公主劝皇帝任命高辟兵为豫章郡都尉,而长公主又正好是广陵王的亲同产姐姐。也许她知道高辟兵窝囊,才特意派去,给广陵王以可乘之机不成?
有道理。公孙贺道,他拍了拍案,真后悔当初没拷掠朱安世,如果他供出广陵王作乱,皇太子既少了一个敌人,我们又可以取悦皇帝。不过,只是你这畜生又曾和朱安世勾结,做下了灭族的奸事,真是矛盾。
公孙敬声道,大人开口闭口要取悦皇帝,难道还对皇帝抱有幻想?不愧是自小侍侯,培养出了很浓厚的感情。可是,未必人家肯这么念旧情啊。当初陪伴皇帝长大的,有几个现在还活着?朝为宠臣,夕为殇鬼的还少吗?前任丞相庄青翟、会稽太守朱买臣、侍中严助、光禄大夫主父偃,哪个不是对皇帝忠心耿耿的。最后又有哪个得到了善终呢?
公孙贺道,君要臣死,古今之通义,有什么好抱怨的。我公孙家自归顺汉室以来,世代忠信,从来没有背弃君父的行为。
公孙敬声道,大人说皇帝敬重儒臣,是以从小就让臣从博士学习《诗》、《礼》、《论语》,可是孔子怎么说的,他说〃君君臣臣〃,如果君不象个君的样子,臣也就可以不臣。《春秋》里面讲赵盾弑君,固然含有谴责的意思。可是整部《春秋》,最终还是称赞赵盾是国之宗臣,连晋灵公派去的刺客都不忍杀他。最近博士们非毁的《左氏春秋》,里面当头一句就是〃晋灵公不君〃,我想儒家的意思,并不以当今皇帝这样的做法为然罢。
阳石公主道,敬声说得真是太好了。如果皇帝不这么刻薄寡恩,我们何必冒着危险
《亭长的读音》 第2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