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 (第1/4页)
圈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当时的刘焉,在朝中素有名望,以至于刘焉前往益州上任时,朝中不少士大夫,纷纷去官,跟随刘焉入蜀,其中的代表就是侍中董扶和太仓令赵韪,要知道这二人当时在朝中,都是位列九卿这样的高官,由此足可说明刘焉往昔的威势。
刘焉从汉灵帝中平五年冬(185年),进入成都,掌管益州,父子两代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其子刘璋,虽然缺乏进取之心,但却也是个仁厚之人,因此汉末这几十年中原的动乱,一直没有对益州产生太大的影响。
相反益州因为偏安的原因,这几十年人口增长迅速,钱粮满仓,堆积如山,更有大军七八万,又有名将张任统军,若不是刘璋为人过于懦弱,以益州的实力,何至于连汉中张鲁都战胜不了。
身穿蜀锦披风的刘璋,头戴白玉冠,剑眉阔脸,虽然相貌俊秀,但他脸上那油光满面的白皙皮肤,一看就是养尊处优的身子骨。
此刻面对满堂文武将官,分成了两派争吵着,一派主张领军抗敌,这派人主要是以张任为首的武将。
另一派人主张寻求援军,抵抗夏侯渊和张鲁的联军,这一派人自是以张松为首。
不管是张任还是张松,都是属于本地派,两人在蜀郡之中,各自的实力也都不容忽视,张任掌军,负责城卫军系统,掌握外城两万兵马,但由于张任起于贫寒,所以在地方上并没有势力,完全是靠着刘璋父子的信任和扶持,方才成为军中实权人物。
但别驾张松就完全不同,他手中虽然没有军权,但却是文官之首,而且张松家族,属于蜀郡望族,家族势力在益州,可谓盘根错节,掌握着无数官员的命脉,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
尤其是自从跟诸葛亮搭上线后,张松一改往日的清高持重,在蜀郡治所成都,广结人脉,散尽家财,只为树立名望。
以前一直被刘璋边沿化的法正孟达二人,对于自己不获重任,也是听之任之,一意孤行,多年来,庸庸无为,一副得过且过,安于现状的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以前二人跟张松的交情,更多是秉性相投,并不掺杂着功利因素,但自从张松从荆州归来,与二人密谈之后,二人很快就被张松举荐,担任了重要的职务。
法正被委任为劝学从事,并且担任刘璋长子刘循儿子的先生,并且在刘循统率的戍卫中军中,兼任了赞军校尉一职,孟达被委任蜀郡郡尉,负责郡中军务。
李严此刻也被委任为成都令,掌管成都大小事物,掌握全城大权。
这样一来,以张松、法正、孟达、李严四人,几乎完全控制了整个成都所有号令,只要张任的城卫军出征,那么刘璋的整个中枢,很可能会被完全架空。
首先张松是益州别驾,别驾乃是州牧最主要的佐官之一,刘璋所有的号令,几乎皆出自他的手,其次是法正和孟达,法正在中军担任校尉,掌握军中机密兵符,随时可以调动军士,孟达身为蜀郡郡尉,同样掌管着蜀郡的三千城防兵马,而李严作为成都令,自是有权调动成都城内一切事务。
为什么说张松四人,几乎把持了整个中枢呢,这自然是有道理。益州作为大汉的十三州刺史部,辖地数千里,最多时掌管十三个郡,一百六十多县,鼎盛时期,人口三四百万。
就是现在刘璋治下的益州,也有八个大郡,人口超过百万,益州治所为蜀郡,蜀郡治所为成都县,因此成都县也就成了整个益州的中心,无论是刘璋的州牧府邸,还是蜀郡太守府,那都是在成都城内。
李严这个成都令,虽然只是一个县令,但在益州,那绝对是分量最重的一个,周边的一些郡太守,手中的权柄,也未必有李严的大。
张松和张任二人,一人掌军,一人掌政,在成都那都是举重轻重的人物,如今这两人意见产生分歧,刘璋自是难以决断。
更何况前方军情紧急,据说张鲁和夏侯渊的数万大军,不日即将抵达葭萌关,眼见二人仍然争吵不休,刘璋不由拂袖道:“尔等若要争吵,可出去吵完再议。”
眼见刘璋发怒,张松和张任这才作揖请罪闭口,眼见二人住口后,大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刘璋松了口气,道:“二位所言皆有理,当务之急,还得抵御来犯之敌方是要务,不知哪位大人,可有好的建言?”
“主公,下臣有一中庸之道,不知当讲不当讲。”法正在张松的授意下,出列作揖道。
“孝直有话但说无妨。”刘璋扬手点头道。
法正微微颔首,作揖道:“主公乃汉室宗亲,操乃汉贼,与董卓之流无异,皆
《卧龙逆天而行》 第11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