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1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哗变的官兵根本不听,裹胁了姚令言就往里冲。

德宗皇帝也大吃一惊,赶忙派宦官宣诏,官兵每人赐帛两匹。将士们更加愤怒,杀了宦官继续前进。陛下赶紧又派人拉了二十车帛去,城门却已攻破。潮水般涌进大街小巷的叛军高喊:百姓不要惊慌,我们只抢皇帝,不抢你家!

皇帝只好仓皇出逃。'15'

这是继玄宗和代宗之后第三位流亡天子,赶来护驾的就是前面说过的神策军。叛乱了的平叛部队在长安拥立了一个退居二线的节度使为皇帝,先称秦,后称汉,流亡在外的德宗则只好下诏赦免那五个称王的藩镇。不过,愿意领情的却只有三个,另外两人一个继续南攻,一个自称楚帝。

德宗只好再逃。

幸运的是,这些叛军都不能叫团队,只能叫团伙,叛乱的同时还要内讧。比如李希烈就是被部下所杀,继位的部下则再被部下杀掉。这两个先后谋杀了主帅的部下,也都被唐政府任命为节度使。毕竟,长安已无能力驾驭他们,帝国反倒要仰仗各路藩镇,才不至于亡于外敌和内乱。'16'

虚弱的大唐,只能姑息养奸。

因此,本次内乱平定后,藩镇的力量更强大了。德宗之孙宪宗继位时,全国藩镇共计四十八处,不向中央申报户口的十五镇,每年上缴财税的仅八镇,可谓尾大不掉。'17'

这才有了宪宗的削藩,包括调用十六镇兵力,用三年的时间平定淮西。经过如此这般不懈努力,到元和十四年(819)的春天,全国的藩镇至少在名义上都服从了中央。可惜这位能干的皇帝在后期也变得荒唐,终于被宦官所杀。

大唐帝国失去了最后一次机会。

此后的八十多年,就基本上是朝廷宦官乱政,外地藩镇割据。于是我们不禁要问:天下变成这副样子,难道就没有人为国分忧?朝中那些大臣,又在干些什么?

'10'本段及下页表均据《资治通鉴》卷二百一十五天宝元年正月条。

'11'见《新唐书·兵志》。

'12'以上请参看傅乐成《中国通史》,杜维运《中国通史》。

'13'见两《唐书》之李希烈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七建中三年十一月条、十二月条。

'14'见两《唐书》之颜真卿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建中四年正月条。

'15'以上见《旧唐书·姚令言传》,《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十八建中四年十月条。姚令言所率兵力,《旧唐书》称为五万,今从《资治通鉴考异》定为五千。

'16'顾炎武《日知录·政事·藩镇》即称: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未必非藩镇之力。

'17'见《旧唐书·宪宗本纪上》。

朝臣内讧

藩镇割据的同时,朝臣们在窝里斗。

斗争是激烈的。从宪宗到宣宗的半个世纪中,除少数洁身自好或人微言轻者外,朝臣泾渭般地分为两大派系(当时的说法叫朋党),各自拉帮结伙,彼此互不相让。如果牵涉到人事安排,更不惜在御前会议上脸红脖子粗。

比如开成三年(838)正月的某日。

本次会议讨论的,是一位被贬官员的工作安排。这时的皇帝是文宗。由于反抗宦官乱政失败,他实际上已成为模范监狱中的体面囚徒,因此一开始就按照某派系与宦官达成的共识提出:某某贬到外地好几年了,给个官位吧!'18'

另一派系的宰相郑覃(读如谈)立即亮出红牌:陛下可怜他,就让他移动几百里。如果要提拔,臣申请让位!

郑覃的同伙也说:那家伙专搞派系,是小人。

对立面则说:做事要公道,不能讲个人好恶!

文宗也说:给个刺史还是可以的。

郑覃却说:顶多让他做洪州司马。

洪州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距离长安三千里,而且那人原本就是衡州(今湖南省衡阳市)的司马。衡州司马调任洪州司马,只不过从中州调到了大州,保他的人当然不干。于是两派在皇帝面前吵成一锅粥,互相攻击,不可开交。

退朝后,文宗问身边人:宰相这样,像话吗?

身边人说:是不像话,但郑覃他们也是一片忠心。'19'

文宗没有再说什么,也无话可说。他早已领教了两派的势同水火和意气用事,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因此曾经不无感慨地说:消灭朝中派系,比消灭河北叛贼还难。

《易中天眼中的安史之乱18》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