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也说靖康难 (第1/3页)
甘庄柳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说到“靖康之难”,铁牛也忍不住想评说一二。毕竟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很多人心里对这件事都很不平。
公元1127年,北宋的都城汴梁被金军攻破,不仅汴梁城被洗劫一空,连徽宗、钦宗这一对父子皇帝及部分皇族都当了俘虏,北宋就此灭亡。客观地说,靖康之难,既是历史必然,也有偶然因素。您肯定要问,这话怎么说?
其实,一个国家的灭亡,不仅仅是一场战争的事。光指责战争,不公平。得从军事、政治和外交三个方面分析,这样才能得到全面的了解。
先来说说军事。很多人都知道,北宋在军事上“重文轻武”,这对北宋的军事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北宋的军事衰落,实际上是从有“斧声烛影”嫌疑的第二任皇帝赵光义时期开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虽然杯酒释兵权了,但本身自己就很能打仗,用十余年的时间,就统一了南方各割据势力。可惜赵匡胤死得早,按他的战略目标,打完南方,就会挥师北上,重拾汉唐大一统盛世。但到了宋太宗赵光义时期,也不是没试过北伐,但其军事才能太差,打了三次都败了,幽云十六州还是没能拿回来。按理说,败了就养精蓄锐,蓄机再图呗,但他哥哥是武将篡位,他也约等于“皇族篡位”,开国之初,两任皇帝涉嫌篡位。这就有点影响太深了。于是,宋太宗赵光义开始制定了一整套“抑将”的措施。仗可以战败,皇位不可以被篡。这是他的底线。就像一个躺平的官员,政绩可以不要,但至少不要叫免职,所以,积弱积贫。
“抑将”,就是不能让将帅战功太大、威望太高。否则“功高盖主”,就会有历史重演。所以,不给武将太大的领兵权、指挥权。再比如你军事才能太强,军中威望太高,那不行,我不放心,换掉。换个军事才能一般,军中威望不高的将帅。也就是说,我不需要虎狼之师,我只要一群羊,咩咩咩地叫着,就行了。就这样的一群羊,还是不能睡踏实,再派个监军监视,这一般是文官担任,而监军的权力比带兵的武将还大,甚至能指挥军队,你说这仗还怎么打啊。所以,宋朝的将帅都无法一展抱负。
您肯定以为将帅们这太委屈了。不,您说错了。这还不算最委屈的。最委屈的是,指挥打仗的将帅们没有指挥的自主性。宋太宗时期,将领率军出征之前,皇帝会交给将领一幅阵图,让将领在战争中依照阵图布置军队。按理来说,战场上如何部署军队,应该是由将领根据战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决策,而不是交给远在京城,连战场都没见过的皇帝。但在当时,将领如果按照阵图部署,即使败了也没有责任。如果不遵照皇帝的指示,即使胜了也要被治罪。也就是说,将领必须是皇帝的提线木偶,其权力被严格限制。
除了将不行,宋朝的兵也不行。不是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吗?和兵有什么关系呢?我告诉您,还真与兵有很大关系。
在北宋,军队有一个特点,就是数量庞大,但战斗力低下。北宋军队的战斗力为什么低下?这跟当时的军事制度有很大的关系。按理来说,军队的作用就是攻城掠地和保家卫国。但是在北宋,军队还承担另一项责任,就是解决社会不稳定的问题。在经历了唐末及五代的战乱之后,社会整体非常不稳定。为了躲避战乱,很多人背井离乡,成为流民。为了安置流民,政府只好把他们招募为军队。当时流行一句话,叫“竖起招兵旗,自有吃粮人”。也就是说,北宋的士兵的第一需求,不是保家卫国,而是糊口。这么做虽然解决了流民问题,但却造成了两个影响。第一,军队的数量越来越大。北宋初期,军队只有20万左右。但是到了中后期,就迅速膨胀到了100万,有时甚至能达到150万以上。这就给财政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第二,军队整体素质偏低。既然北宋招募军队的性质变了,那应招而来的人也就变了。除了流民之外,大多数闲散人员、地痞流氓,甚至强盗土匪也都被招募进军队,很多盗贼摇身一变,就成了朝廷大员(我说的不是我们梁山英雄)。所以,当时流行一句话:要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你想,这样的军队,战斗力能高吗?所以,当时的很多士兵,连骑马、射箭这样的基本素质都没有。
我们看到,北宋一方面因为“抑将”政策,导致朝廷普遍缺乏能带兵的将帅。另一方面,又因为招兵制度而导致士兵战斗力普遍低下。两项措施最终导致军事上的长期衰败和羸弱。
再说政治。赵家的皇位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而得来的。所以赵匡胤就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士大夫有文化有才能,能抑制皇权,这也挺好的。但坏就坏在文人容易死心眼。比如
《梁山不打方腊如果打朝廷能赢吗》 第44章 也说靖康难(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