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 (第1/4页)
大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海:我觉得你的这些成功记录还是有一个共同点:你们做的与别人的都有些不一样,实际上一直是通过创新而取胜。是这样吗?
何:你说得对。以前做研究的时候,我对自己有个起码的要求,就是不能因循,不能人云亦云。久而久之,也就习惯成自然,形成了一种思维模式。后来做企业,有一个尝试的过程,不断进入新的行道。在这些行道里,我们作为新来者,没有入行多年的积淀,凭什么去和别人比?只有去创新。可以说每涉足一个新行道,我们都是外行。当外行也有外行的优势,就是脑袋里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可以给那个行业带去新的东西。我一直认为,要做一件事,就要尽量争取做到一流。但要做到一流,创新就是一个必要条件。
海:创新也是有风险的,但是你好像一直能够成功地化解,这又是靠的什么呢?
何:不错,从策略上讲,安全的做法是跟随而不是创新,所以追求创新的实际上总是少数。我们的创新一直比较成功,有自己的因素,也有环境的原因。从自身这方面,是具备创新的能力,也能审时度势。从环境上来看,我们一直在进入一些发展水平不是很高的行业,也就容易形成一种比较优势。做书,我们面对的老一辈书商其实没有很强的专业素质,而是把书当成普通货物来做;做茶坊、酒吧,正处于这些行业发展的早期;做餐饮,则处在行业的转折期。我们介入这些行业的时间点上,客观环境和我们的思维特征也正好合拍。所以机会和风险并存的时候,我们抓住了机会。
海:创新是大家都希望做到的,而你好像总能做到,你认为是因为自己特别聪明特别活跃,还是其中也有规律可循呢?
何:当然是有规律的。我不是那种思维特别跳跃的人,相反,我觉得自己是更能够沉下心来做透一件事情的人。虽然你看到一系列的创新过程,但其中也有一个贯穿的东西,就是文化。从参加工作研究川剧开始,我就一直和文化打交道,这么多年,我觉得自己一直是在做同样的事情,变化的只是表达的方式。东九时区、红番部落是做文化,巴国布衣也是做文化,一系列品牌就是文化的载体。后来做川江号子、布衣客栈,同样是做文化这个思路的延伸。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这些品牌的文化内涵也在发生变化。比如巴国布衣,最初塑造的是川东文化主题,随着巴国布衣在全国的发展,这个主题的内涵就逐渐扩展到四川文化;而面对市场国际化的环境,这个主题又将往中国文化这个概念上扩展。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何农:潮里潮外三十年(7)
海:时代的发展同你的创新和发展似乎一直合拍,你觉得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主动的把握和适应?
何:也许有幸运的因素吧,但从我们自身来说,一直是试图去把握这种时代节奏。改革开放三十年,如果我们做一个粗略的划分,头一个十年,可以说是勇敢者的时代,那个时候能下定决心去做事,几乎就等同于成功;第二个十年,也可以说是点子时代吧,只要有新创意、新点子,就能够抓住机会;第三个十年,企业界更规范了,这是一个要求内力、要求系统能力的时代。我认为在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在作合适的选择。最早的阶段,能够抛弃铁饭碗;后来,能够不断地做新项目;在巴国布衣创立的时候,整个企业界开始进入规范,我们也开始做系统深入的创新,这个阶段,我理解的创新,就是做行业的标准。看得到摸得着的新点子,是很容易实现的,但系统的创新困难就会大很多。巴国布衣不仅是塑造一个新主题,也是在塑造一个新的企业形态,这就会打破很多老框框。比如筹建巴国布衣的时候,我们当时的厨师长刘明友拿出了三次菜谱,都被否掉了。我当时跟他讲,要按照另外的思路来做。刘厨是个性情很平和的人,虽然不太情愿,但还是按照我的要求做出了新菜品,这些菜品对传统原则是颠覆性的。菜是做出来了,但刘厨对我说,要是我的老师知道我这样做菜,是要骂的。我就说,为什么你要拿人家的尺子来比自己呢?你就做一套新规矩,然后做到最好,你就是大师。现在刘厨就是中国烹饪界的大师。做企业,最深层最重要也最困难的,是制度创新。巴国布衣当时建立企业的方式,打破了不少行规,很多业内人士是强烈反对的。但现在,新的经营模式几乎在餐饮业中通行,说明我们对新标准的塑造是成功的。
海:按照中国传统的说法,所谓成败,要看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就循着这条线索来谈一下。先说地利吧,你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怎么样?
何:你是说地域吗?我觉得
《三十年的我作文》 第1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