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生态农业实践 (第1/3页)
胖胖的星星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村庄迈向生态农业转型的关键节点,那几块被选定为试点的农田,宛如希望的田野,承载着村民们对未来农业新貌的憧憬与期待。林悦满怀热忱地投身其中,她深知,这片土地上即将展开的生态农业实践,不仅是技术的试炼场,更是关乎村庄命运转折的重要篇章。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田野上,林悦和参与试点的村民们齐聚在田边。微风轻拂,带来泥土的芬芳和新绿的气息,仿佛大自然也在为这场变革鼓劲助威。林悦眼神坚定而明亮,她详细地向村民们介绍着每一项生态农业技术的要点和操作步骤,手中拿着各类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工具,如同一位智慧的导师,引领着村民们踏入这片未知而充满希望的领域。
在其中一块主要种植水稻的试点田里,生态农业的实践全面铺开。首先是土壤改良环节,以往长期使用化肥导致土壤板结、肥力下降。林悦指导村民们将大量的绿肥作物,如紫云英,在水稻收割后播种于田间,让其在冬季生长,到次年春耕时翻耕入土。据农业科研数据显示,紫云英作为绿肥,每亩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约 100 - 150 千克,有效改善土壤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透气,保水保肥能力显着增强。同时,配合施用经过充分发酵的农家肥,这些农家肥富含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以及丰富的微生物菌群,为水稻生长提供了全面而持久的养分支持。
播种时节,村民们摒弃了传统的化学药剂拌种方式,采用生物菌剂拌种。这种生物菌剂中含有多种有益微生物,如枯草芽孢杆菌等,它们能够在种子周围形成一层保护膜,抑制有害病菌的侵染,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幼苗的抗病能力。据统计,使用生物菌剂拌种后,水稻种子的发芽率相比传统拌种方式提高了约 15%,幼苗的发病率降低了 30%左右。
水稻生长期间,病虫害防治成为了关键环节。林悦引入了“稻鸭共育”的生态模式。一群活泼的鸭子被放入稻田,它们在稻田里穿梭觅食,吃掉了大量的害虫,如稻飞虱、叶蝉等。据观察,每亩稻田投放 15 - 20 只鸭子,可使害虫数量减少 60% - 70%。而且,鸭子在稻田里的活动还起到了中耕除草、疏松土壤的作用,它们的粪便则成为了水稻的天然肥料。此外,在稻田四周还设置了太阳能杀虫灯,这些杀虫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夜间自动亮起,吸引害虫并将其捕杀。与传统农药防治相比,这种物理防治方式不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避免了农药残留对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还保护了稻田里的有益昆虫和生物多样性。例如,在采用生态防治的稻田里,蜻蜓、蜜蜂等有益昆虫的数量明显多于使用农药的稻田,它们在稻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蜻蜓捕食蚊子等害虫,蜜蜂为水稻授粉,促进水稻的生长和繁殖。
在灌溉方面,滴灌和喷灌技术在这里得到了巧妙应用。滴灌系统通过铺设在田间的管道,将水精准地滴灌到水稻根部,避免了水分的浪费和过度蒸发。喷灌则在水稻生长的特定时期,如高温干旱时,像一场及时雨般均匀地洒落在稻田里,为水稻提供充足的水分。据测算,采用这些节水灌溉技术后,水稻田的灌溉用水量相比传统大水漫灌方式节约了约 40% - 50%,大大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而在另一块种植蔬菜的试点田里,生态农业实践同样精彩纷呈。土壤改良采用了堆肥和蚯蚓养殖相结合的方式。村民们将蔬菜废弃物、家畜粪便等堆积起来,加入适量的微生物菌剂进行发酵堆肥。在堆肥过程中,引入蚯蚓进行养殖。蚯蚓在堆肥中穿梭活动,它们吃进有机物质,排出富含氮、磷、钾等养分的蚯蚓粪。这种蚯蚓粪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不仅肥力高,而且能够改善土壤的物理结构,使土壤更加疏松多孔。据测定,经过蚯蚓处理的堆肥,其养分含量比普通堆肥提高了约 30%,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性也得到了显着提升。
蔬菜种植过程中,生物防治病虫害成为了主打方法。针对蔬菜常见的害虫,如蚜虫、菜青虫等,村民们在田间种植了一些驱虫植物,如万寿菊、除虫菊等。这些驱虫植物能够释放出特殊的气味或化学物质,驱赶害虫,保护蔬菜免受侵害。同时,释放害虫的天敌,如瓢虫、草蛉等。瓢虫是蚜虫的天敌,一只瓢虫一天可以捕食数十只蚜虫。草蛉则对菜青虫等害虫有很好的控制效果。通过这种生物防治手段,蔬菜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据统计,蔬菜种植过程中的农药使用量相比传统种植方式降低了 80%以上,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生产出了绿色、健康的有机蔬菜。
《知青媳妇太娇气》 第116章 生态农业实践(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