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1部分 (第1/4页)

风雅颂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1162'

而在抗日战争开始前,其工作更是无以伦比,所有中国少将以上的军官,他们都有细致的档案留存,其个人特点、作战方式甚至生活习惯都一清二楚,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绘制的中国地图,比中国人自己绘制的还要准确,连一个山丘,一口井都标得极为清晰。当年阎锡山的部队伏击日军后,既不抓俘虏,也不扛弹药,第一要务就是开始找日军军用地图——拿回去自己用。

而一贯小心谨慎的丰臣秀吉之所以如此自信,是因为他想不自信都不行:

当时的日本,刚刚实现和平统一,在此之前,国内已经打了一百多年的仗,用今天的话说,打仗已经成了一种生活时尚,有些武士家吃饭的时候,一手拿筷子,另一只手都握着儀,只要外面招呼一声,立马就抄家伙出去砍人。

而且这帮人打仗极其勇敢,每次作战都要争先锋(首先发起冲锋者),还经常为此发生纠纷,没有当上先锋愤然自杀的,也不在少数。

总而言之,这是一帮亡命之徒。

相信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当时的日本,军队装备已经十分先进,为了打赢对手,他们纷纷进口先进武器,大儀长矛之类的玩意已不吃香了,大名们纷纷长枪换鸟枪,鸟枪换大炮,加上还有汪直这类的军火贩子一个劲地往日本倒腾武器,到战国末期,日本已拥有了大规模的火枪部队。

在战术方面,日军也有相当的进步,公元 1575年,织田信长在长筱发起了一场决定性的战役。对手是号称战国第一诸侯武田信玄的儿子武田胜赖,其部队以骑兵为主,使用孙子兵法四如真言“风林火山”为军旗,战斗力极为强劲,在骑兵对决无法取胜的情况下,织田信长冥思苦想,创造性地发明了三线战术(日语:三段击)

关于这一战术,之前已经介绍过了,由于火枪部队射程有限,且装弹药需要时间,故将部队分为三线,一线开枪,二三线装子弹,形成持续火力,对骑兵有较大杀伤力。

虽说早在两百多年前,明军开国将领沐英就曾首创这一战术,但至少在日本,织田县长

还是有专利权的,而且和后来使用同一战术的普鲁士腓特烈二世相比,他也还早了一百多年。 整体看来,日军的战斗力、军事装备、战术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高到丰

臣秀吉足以为之而自豪。 相对而言,日本的对手就有点疲软了。 '1163' 朝鲜自李成桂光荣革命,成立李氏王朝后,基本就没打过什么仗,所谓“两百年平宁之

世,民不知兵”,部队也就是个混饭吃的地方,军事素质极差,连民兵都不如。 虽说在军事上朝鲜十分差劲,但搞起政治斗争来,那是一点也不消停。与明朝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当时的朝廷内部,分成两大派,分别叫做“东人党”和“西人党”,闹了一段之后,东人党又分裂成“南人派”和“北人派”,东南西北都来齐了,足可以凑一桌麻将。 大体就是如此,反正朝鲜是乱得一塌糊涂,指南打北,不是东西。这么个状况,想让人

家不动你,实在是有点难。 而日本的另一个对手,中国,就比较有趣了。 由于没有电报和照相机,加上当年日本穷,衣服也很土,想派间谍混入中国,很有可能

被当成盲流遣返,所以关于中国的情报,来源大都要靠倭寇。 而对丰臣秀吉影响昀大的,无疑是这样一段对话。 那是在 1585年,丰臣秀吉刚刚当上关白后不久,无意之中见到一个人,此人姓名不详,

曾在汪直海盗有限公司工作过,为了解明朝实力,他找这人谈了几次话,询问明军实力。 该仁兄是这样回答的: “当年,我曾经跟着三百多人,到福建抢劫一年,所向披靡,无人可挡,昀后平安而回。 ”

(下福建过一年,全甲而归) 吹完了,这位兄弟还搞了个评论: “明朝很害怕日本,若日军进攻,就会如同大水崩沙,利儀破竹,无坚不摧。 ”(唐畏日

如大水崩沙,利儀破竹,何城不催) 除此之外,他还痛斥了明朝的政治腐败,官员贪污,老百姓流离失所,老百姓胆小怕事等等情况,总之,明朝就是一软柿子,不捏都会烂。 丰臣秀吉大喜,于是他信了。

应该说,这位兄弟说的可能还是真话,一般说来,去当倭寇的,不太可能是良民,大都

是些社会昀底层的流氓无产者,对政府不满,那是很自然

《明朝那些事儿全篇目录》 第4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