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部分 (第1/4页)

孤独半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忠于原著的,这就使得数亿人乃至几代人潜移默化地认可了《演义》中的周瑜的形象,使得周瑜被歪曲了的形象深入人心。这对于历史上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周瑜而言,是极不公平的。从求知的角度讲,也给人们灌输了不正确的历史知识。所以,我以为,有必要写一部关于周瑜的书,还英雄以本来面目!既然我国历史上有如此杰出的一位人物,为何不将他有血有肉地展示出来,以激励后人并让后人骄傲呢?尤其是在时下诚信流失、道德普遍伦丧、包二奶成风、价值观扭曲、见利忘义、坑蒙拐骗的社会现实里,周瑜及其身边的英雄们身上体现出的重义轻利、见义勇为、注重信义、慷慨激昂、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思想对于弘扬民族正气,引导人们塑造高尚品质,是很有帮助的!何况,罗贯中有以小说的形式塑造他心中的英雄的自由,我等也同样可以以小说形式为我心中的英雄立传了!

写周瑜,另一个重要用意,就是借写周瑜串起与之相关的人物与事件,还历史以及历史人物以本来面目。现在,不少史学家已明确指出:“七分真实,三分虚构”的《三国演义》其实是“七分虚构,三分真实”!《三国演义》的虚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物形象的虚构。也就是将历史人物写得面目全非。周瑜是其中一个。此外,还有曹操、刘备、诸葛亮、吕范、吕蒙等人的文学形象也都与历史上其本人的形象大相径庭了。比如刘备。历史上真实的刘备不仅志大才疏、能力平庸,而且奸诈虚伪。这方面已有不少史学家有过论述。单是取益州一事就已充分表现出了他的虚伪与奸诈。但《三国演义》却将他塑造得既仁且德又不乏军事才能的汉室“明君”。《三国演义》中虚构的第二个表现形式则是为塑造人物进行了大量的情节的虚构。比如关于诸葛亮的情节。再比如东吴的名将朱然、鄱璋、及刘备的降将糜芳等人都是病死的,但在《演义》中却都被作者杀死在夷陵之战了。凡此种种,在《演义》中举不胜举。据本人用心考证,《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参与指挥的上百次战斗和战役,其中90%是虚构的或有其事而诸葛亮却并未参与的。而一部《三国演义》虚构或违背历史真实的的情节占了全书情节80%的比例。

正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渗透了作者太多的主观愿望及大量的虚构,从而把一个个三国人物描绘得面目全非,比如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作为一个学历史的人,我自然知道历史学的主要使命就是披沙练金,发掘历史事实的真相和基本发展规律。——这是每个历史系学生第一堂课的主要内容。于是便有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欲望。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易中天教授的“品三国”。易中天教授在央视“百家讲坛”所做的“品三国”的讲座,以其不同于《三国演义》的历史知识,通俗的讲座形式在全国引起轰动。这是可以理解的。易教授的轰动在于他的“品三国”与人们熟知的《三国演义》有所不同,在于他以通俗的手法普及了《三国志》知识,在于他找准了大多数百姓对三国真相并不知情却又渴望获得真相的市场定位。但易中天的品三国既没有什么新鲜的见解,算不上学术讲座,同时,在普及三国知识方面,也有个巨大的失误,那就是,他的品三国,实际是《三国志》与《三国演义》的结合体。他固然以通俗的形式普及了三国知识,并给一些三国人物较为客观的评价,比如周瑜、孙策,但同时,对许多主要三国人物的评价,仍然没有脱离《三国演义》的影子,如刘备、诸葛亮、曹操等。史实是《三国志》里的,观点却是《三国演义》里的,甚至有些史实也采用《三国演义》的。观点既遵循《三国演义》,对史实的阐发自然就会围绕着观点牵强附会。这大约与易教授年龄偏大、缺乏挑战名著的精神相关吧(如易教授果真敢鲜明地挑战《三国演义》,恐怕也就上不了央视讲坛了!)既如此,则狂捧易教授并有强烈求知欲的人们,所学到的关于三国的知识,仍然难免与历史真实有偏差!这就使本人愈发有写《周瑜》的欲望了!借写周瑜,同时试图恢复与周瑜相关的几个人物刘备、曹操、诸葛亮及有关历史事件的真实面目。——这就是我写周瑜的另一个原因。

当然,历史小说并非历史论文或考古论文,它毕竟也是小说,是创作,离不开艺术夸张和艺术虚构,而且真要写成历史考据式的书也就索然无味了。所以,在本书中,我自然也要有细节的虚构及个别情节的虚构,但我的原则是“七分真实,三分虚构”。“七分真实”表现在:一是构成全书的主要情节、故事多是真实的,周瑜一生的重大经历都是真实的。比如“赤壁之战”的情节,我就尽量

《周瑜以后的大都督》 第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