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2部分 (第1/4页)

冷如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东南亚各国相继沦入敌手,战火纷飞的缅甸也难逃一劫,日寇长驱直入缅甸南部,尔后疾速挺进缅北,中国云南边陲危在旦夕。

应英军和美军的要求,为保卫云南大后方,在全国人民的巨大声援和支持下,中国政府决定再次出师抗击日寇。

滇缅公路上运兵车,大炮牵引车的马达声,汽车喇叭声,脚步声和喧嚣声不绝于耳,松软的泥土公路上尘土飞扬。

远征军沿滇缅公路浩浩荡荡,一路进发,沿途均有云南各族人民提供茶水,送粮送蛋,欢送中国远征军再次出国作战。

二.

随着盟军不断向前推进,中印公路也一直紧张地施工着。

这条从印度利多出发的公路也叫利多公路。

比当年滇缅公路更加困难的是,中印公路完全是在缅北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建设的。

不过因为条件不一样,中印公路的建设速度远比滇缅公路要快得多。

1944年3月,日军为了牵制中国驻印军的反攻,组织了十万大军向印度东部边境城市猛烈进攻。

英军措手不及,几天内被日军击溃了三个师。

他们调集部队紧急增援的同时,紧急向中国方面求援,要求中国马上发动在滇西的远征军反攻日军以减轻其压力。

这一招很厉害,蒋介石马上答应派第十一、二十两个集团军,共二十万人组成新的远征军,由著名将领卫立煌率领即刻开赴怒江前线。

这就是1944年中美关系史上有名的“怒江危机”。

远征军渡江反攻高黎贡山古道北线的第一个重要战场。

战场地形西东走向,西靠高黎贡山,东临怒江大峡谷,战地设施可见大量的战壕掩体和土石地堡等,依地形由低向高呈纵深分布。

日军防线在前端的小横沟台地上,以左右两道放射状工事对山前多条上山的通道形成正面封锁。

小横沟以上的灰坡山梁上,以山顶为中心设有三道阶梯状战壕工事,可对山前小横沟的交叉路口和上山古道形成封锁。

怒江的西岸,坐落着高黎贡山脉。

丫口两端危岩耸峙,千年古道在悬崖间曲折蜿蜒,险象环生,确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以险峻陡峭而著称于世。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远征军终于越过了高黎贡山,向腾冲城挺进。而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有近3000年轻的军人长眠在登山途中。

主力592,593团分两路沿古道两侧向冷水沟—北斋公房发起正面进攻,于24日攻占了冷水沟阵前的茶房,苤菜地等高地,并冒雨于28日配合绕袭敌后的594团对敌阵地实施东西夹击,夺占了冷水沟周围的大部分工事。

迫使敌人退入山顶的水泥碉堡和北斋公房固守。

之后,尽管风雨连绵,气温骤降,但我军的进攻仍丝毫未减,经过半个月的掘壕围攻,反复争夺,终于将守敌400多人大部分消灭,占领了整个山口。

根据当前地形,敌我战术特点,缅甸交通运输腐化,主力集中无法预计以及部队被围的教训等等,确定我军掩护部队不固守一阵地,利用隘路预设纵深阵地逐次抵抗优势敌人的攻击。

第一零八章。 终于抵挡不住

一。

在诱敌深入我阵地内尚未立足时,埋藏的地雷炸弹一起爆发,两侧埋伏狙击兵配合我正面部队一举反击消灭敌人。

我军这种阵地又要虚虚实实,使敌人捉摸不清。

尤其经过一两次打击后敌军就裹足不敢急进。

因此牵制敌人半月之久,其间激烈战斗亦达十二日之多,使敌人伤亡惨重,寸步难行。

我军已达到以少胜众,以劣制优的目的。

此役为整个滇西反攻中地势最高的要塞争夺战,由于日军据险死守,加之风雨交加、气候寒冷,我军的进攻打得异常艰苦。

激战中,一营营长何斌中身先士卒,中弹阵亡。

团长陈文浩阵前督战被炸断右腿,重伤不退,血尽而亡。

他们与日军血战十几个昼夜。

日军先后使用飞机,大炮,毒气轮番进攻,官兵伤亡殆尽,最后所有勤杂政工人员全部上阵,官兵弹尽肉搏,誓死拼杀,战场惨烈空前。

再次打出了“抗日铁军”的声威。

他们应用虚虚实实的狙击埋伏并进行游击战,给敌人以极大打击。

战术运用灵活,使敌人捉

《霹雳娇娃简介2019》 第42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