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饮马江边 (第1/2页)
小猫爱吃鱼老鼠爱大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除了番薯之外,土豆也是抵御饥荒的宝物。
万历四十二年,一种陌生的小白花引起了朱翊钧的注意。
这是红毛夷敬献的贡品,夷人称之为\"马铃薯\"
据说是弘治五年,一个名叫哥伦布的佛朗机蛮夷从美洲带回西洋的。
万历三十二年,红毛夷窃居澎湖岛,后来被南居易撵到了琉球岛。
他们多次派使节进京朝拜,这种黄不啦叽的土疙瘩便带到了北京。
红毛夷把这玩意儿说得天花乱坠,说一顷地能产几十万斤,是个好吃不贵的宝贝。
朱翊钧却投去鄙夷的目光:\"蛮夷!\"
好歹是贡品,有司将其种在西苑太液池边。
然而朱翊钧嫌弃白花不祥,将之发配到菜户营。
菜户营里云集了全天下最会种菜的一群人,专为宫廷种菜,因为马铃薯是长在地下的,于是取名\"土豆\"
菜户营所培育的土豆很难走上普通人的餐桌,一般农户根本无法获得优良的种苗了,因此土豆一直养在深闺无人识。
饿殍遍地的明朝之于营养丰富的土豆,就这样阴差阳错给错过了。
番薯在辽东意外走红,给了常洛莫大的信心,悠悠万事,吃饭是第一件大事。
中国人最是温良恭俭让,只要还有一口吃的,绝不会起兵造反。
他想到了大力推广种植土豆,以应对愈演愈烈的饥荒。
隔行如隔山,要想推广土豆,就得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详尽记录了水稻、大麦新品种的培育,研究了土壤、气候、栽培方法对作物品种变化的影响,注意到不同品种蚕蛾杂交引起的变异,推论出人为努力可以改变动植物品性,为人工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
世界级的农学大佬!
然而这样的天才在呆板僵化的科举制的禁锢之下,根本没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宋应星自幼博闻强记,万历四十三年与其兄宋应昇赴省城南昌参加乡试,名列全省第三,其兄宋应昇考取第六名,人称\"奉新二宋\"
但此后十八年中,宋应星连继六次参加会试,均名落孙山。
当时的社会风气,重空谈,轻实学,科举以八股文取士,以四书五经命题,考生根本不能发挥自己独到的见解。
一直到明亡前夕,宋应星也只做到了福建汀州府的推官。
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埋没了。
蕃薯引进到北方能够大获成功,宋应星居功至伟,朝堂之上,常洛毫不吝啬对他的赞赏之词:
\"昔日汉文帝曾经说过,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宋爱卿立下的是匡扶社稷的奇功。朕今日特赐宋爱卿进士出身,良田三百亩,白银千两,布六十匹,望卿能继续钻研农艺,造福黎民百姓。”
宋应星只是一个屡试不中举人,如果没有皇帝的慧眼识珠,根本没有用武之地。
他赶忙跪地谢恩:“陛下隆恩,臣定当竭尽全力。只是臣以为,仅靠番薯还不足以完全解决饥荒之患。”
常洛满脸带笑:“爱卿有何良策,尽管讲。”
宋应星道:“陛下,番薯的产量虽高,但在北方一年只能种一季,白白浪费了宝贵的土地。如果能够和土豆套种的话,必定能使粮食大增。蕃薯亩产在六千斤上下,而土豆亩产在三千斤上下。如果栽种得法的话,两项相加可达万斤!”
天下还有这等好事?大殿中的文武大臣无不面面相觑。
常洛喜笑颜开问道:\"蕃薯和土豆的生长习性不同,套种在一起会有妨碍吗?\"
宋应星拱手答道:\"陛下所虑极是,臣去年试着套种了十来亩,收获颇丰。只要规划得当,不仅不相妨碍,反而相当益彰!\"
又讲了大规模单一种植,一旦发生病虫害,就会出现绝收,十分危险,而套种则极大地降低这种危险。
常洛大喜过望:“爱卿此言,甚合朕意。卿即刻着手此事,所需人力、物力、财力,由户、工二部全力支应。”
宋应星得了旨意,便马不停蹄地开始筹备起来。
他亲自前往各地挑选合适的田地,又召集农户讲解套种之法。
起初,农户们半信半疑,但看到宋应星如此认真执着,也都纷纷静下心来学习。
在常洛的催促过问下,户、工二部鼎力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朱常洛葬礼朱由校登基》 第123章 饮马江边(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