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6部分 (第1/4页)

插翅难飞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芈完、黄歇、李园、李园的妹妹,四边关系筑成楚王国高阶层政治舞台。短兵夺权,无情无义、变化莫测。三寸之外,一片黑暗,谁都不知道黑暗中埋伏着什么。战国时代所谓“四大王子”之一的黄歇,他的高位不是他的小聪明能够承当得住的,这从他率领五国联军在函谷关外,没有交锋,就告溃败,可得到证明。站在社会史立场,李园的地位十分重要,他是一个标准“腻人”,他要拍你马屁时,连漂亮的妹妹都双手送上,那种忠心和温情,以及善体人意的媚态,使你无法拒绝。可是翻脸时的疾如闪电和回报的酷烈,更使人发抖。在李园之前,还有一个人跟他相似,那就是夏王朝第七任帝寒浞。在李园之后,数目可就更多,直到20世纪,随时都有人登台亮相。不过时代不同,方式稍异。寒浞、李园,是鲨鱼群中最精彩的两只,最好不要遇上。遇上必被缠住,轻者遍体鳞伤,重者全盘覆没。

纪元前235年,秦王国(首都咸阳【陕西省咸阳市】)文信侯吕不韦服毒自杀,家人把他埋葬,秦政府着手调查,凡是参加吊丧的随从和宾客,一律逐出国境。嬴政下令说:“从今之后,凡主持政府,像嫪毐、吕不韦一样荒唐的,财产没收,以此为例。”

《法言》曰:“有人说:‘吕不韦岂不是大智大慧之人,他把人当做货物,拿出来交易。’扬雄说:‘谁说吕不韦大智大慧?为了贪图官爵,付出他的家族。我认为吕不韦不过是个大一点的小偷。小偷的意义是:眼睛只看见瓦罐,却看不见洛阳城。’”

传统史学家习惯于以成败论英雄,照扬雄所言,吕不韦如果能够善终,岂不就成了大智大慧!耶稣告诉他的门徒,为了传教的缘故,“应该灵活得像条蛇”。吕不韦不过灵活得像条蛇而已,他并没有伤天害理。从一介平民到掌握国家权柄,现在可以诉诸选举,古时候并没有固定的渠道。吕不韦深谋远虑,节节衔扣,智能过人,无疑问的是一代豪杰。他唯一不能掌握的,是他的旧情人赵姬是那么银荡,索取没有止境,而嬉戏在他怀中肩上的嬴政小娃,又是如此彻底地翻脸无情。

纪元前233年,秦王国再攻赵王国,韩国王(五任)韩安恐慌,割让土地,献出国王印信,请降格作秦王国的附庸,派韩非到秦王国晋见。

韩非,是韩王国(首都新郑【河南省新郑县】)的王子之一,法家学派巨子。眼看祖国日益衰弱,忧心如焚,屡次向国王提出书面建议,国王都一笑置之。韩非对当权官员的颟顸,至为痛心。当权官员平常日子优待御用的摇尾学者;当国家紧急时却依靠平时瞧不起的武士。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用,用的又不是培养出来的人才。目睹廉洁正直的人,被邪恶的当权分子排斥,考察过去的得失变化,韩非著《孤愤》、《五蠹》、《内储》、《外储》、《说林》、《说难》……共56篇。

嬴政崇拜韩非的学问和才能,打算会见他。于是,韩非抓住出使秦王国的机会,上书给嬴政,说:“秦王国拥有数千华里广大领土,武装部队号称100万,纪律森严,赏罚公平,号令分明,天下无人可及。我冒死请求大王赐予接见,将贡献破坏合纵同盟的具体方案。大王如用我的方案,不能一举成功——赵王国不投降,韩王国不灭亡,楚王国、魏王国不屈服,齐王国、燕王国不归顺,霸王之名不能建立,四邻所有封国国君不来朝觐,就请大王把我诛杀,作为对大王不够忠心的惩罚。”嬴政怦然心动,还没有任用,李斯已妒火中烧,打小报告说:“韩非,是韩王国的王子。大王的目的是在并吞天下,而韩非不可能忘情祖国,而全心全意效忠秦王国,这是人之常情。但送他回国也不是办法,以他的才能,万一韩王国重用他,将成为我们的后患,不如用法律除掉他。”嬴政认为合理,遂把韩非逮捕监禁。李斯派人送去毒药,叫韩非自杀。

《法言》曰:“有人问:韩非作《说难》大文,却死于‘说难’,为什么他不能实践他的理论?扬雄说:正因为‘说难’,他才牺牲。那人问:为什么?扬雄说:君子以礼教支配行动,以信义克制自己。意志相合就合作,意志不相合就分开,而根本不忧虑会不会相合!假如企图说服别人而担心合不合对方的心意,那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那人问:韩非忧虑的正是合不合对方心意,难道不对?扬雄说:说服工作不采取正当手段,才值得忧虑。方案是不是被接受,不值得忧虑。”

司马光曰:“君子爱他的亲人,也爱别人的亲人;爱自己的国家,也爱别人的国家。所以勋业伟大,美名照耀宇寰。而韩非向秦王国献策,第一就是要先覆灭他的祖国,目的只在证实他的学问和才

《柏杨是哪里人》 第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