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11. 第 11 章 (第1/3页)

特约大厨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到一会的功夫,还没吃上两口,杨爷爷像是才缓过神来,想起他儿子刚才好像说,他成了镇子上稀有的万元户!

就把鱼给拉到市里卖了就成了!

真有这么简单?

镇子上早就大把人做了!

这钱,还轮得他的儿子赚?

自家儿子自家知道,打小是有点小聪明,但要说能放出去赚大钱?他还不够资格!

现在是有冰能冰镇打捞上来的海货。

但由于制造的方法和储存的方式,所需要用到买冰费用都比较高昂,还真没有多少人愿意这么干。

忙活好几天,一算账,刚好和支出的钱数持平。

甚至偶尔还要倒贴路费和餐费,简直是亏到心痛。

做生意又不是做观音座下的散财童子,谁会乐意这么干?

所以,他儿子是怎么办到的?

一听到众人关心的疑问,桌子上本来都打算好好吃席众人,忙竖起耳朵打算静听。

杨爸见他爹问到,也不管他爹虎着的脸,又开始得意起来。

一手端着饭碗,一手拿着筷子,像一只开屏的孔雀。

“其实我也没干什么,就是把鱼都给晒干了,然后拉去市里头卖,就完事了。”

桌子上的人听此都是,你在驴我的表情。

嗮鱼干,在镇子上,自古就是处理海货,储存海货的方法。

但说实在话的吧,不是年景不好,还真没有人愿意蒸煮自家做的鱼干吃,周围县市里的不少人也是!

街边的店铺,常年充斥着大量的,他们镇上产出的鱼干!

周围人吃了几十年了,什么味道谁不知道?谁会馋它?谁会掏钱出来买?

一时间,在座的人听到杨定坤这么说,脑海里的想法就诡异的同步起来。

想要把赚钱的法子收着腋着,也不用编谎话来骗他们呀。

今天来吃宴席的各位,不是在镇子上有头有脸,就是s大的教授,谁会看得上他那点瓜三两枣?

真的是,年纪轻轻的,胸襟就是不够大,编的谎话也不走心。

看看这两年,年景稍微有点好转,民生开始缓过气来了。

那些鱼干就成了平时拿出去送人都没人要的垃圾!

无他,它们实在是太硬了!

哪怕是在煮饭的时候,放在蒸笼里面和饭一起蒸熟,吃起来还是硬!

年纪大,牙口又不好的老人,吃完就腹痛,牙痛,简直就是找事管。

这还不算,一出炉,还有一股去不掉的苦腥味。

想要降低,就要在晾晒的时候往上抹盐。

在这个过程中抹的盐少了,又害怕日头不够热,在晾晒的时候会变质,生蛀。

只有放了大把的盐腌,才可以保证出品。

就是蒸煮出来的时候,一定会变得咸到发苦!

讲究一些的人家,就会在烹饪以前,拿清水泡一泡,去掉上面的咸味。

之后再放点路边的、自家菜地随处可见的素食一起炒,也还勉勉强强能下口。

但这里可是海边!是淡水资源珍贵的海边!

谁家会拿这些自己都不够喝的淡水,去泡这些不值钱的鱼干?

也就是说,杨定坤所说的鱼干,它在镇子上是没有销路的,在周边的市县就更加了,

廉价的很,人工费都赚不回,更别说来回的运费。

想靠它们发财,还不如先想想,怎么靠卖它们养家?

一年到头也赚不到一个人的嚼用!

在镇子上,如果不是那些常常干苦力的运货工会买,还真没有谁吃得下去。

对于他们来说,这种鱼干在出门前用小葱一炒,带来码头,冷了也能拿来下饭。

一条起码能送五碗饭!前提是有那么多的饭给他们吃。

杨爸见他们不信,并不着急,等嘴里刚吃进去的饭菜咽下去以后,才继续说道:“别不信,我确实是靠卖鱼干赚来的了万余元,

但不是靠镇子上家家户户,屋檐下挂着的鱼干赚的,

大家也知道,昊市呢,是没有水路能进去的,只能靠坐大巴、摩托车过去,

在车上的时候,我把收来的鱼用碎冰保鲜着,到了城里以后,我找好摊位了,

就把品相不太好的找出来,在一旁用火炉子边烤边卖,剩下的看着还新鲜的,就放在一旁单独卖,

当然,价格肯定要

《80年代摆地摊的小伙》 11. 第 11 章(第1/3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