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5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现存最早兵书,被称为“兵书圣典”、“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茅蓬坞又称隐兵坞,传说孙武隐居于此写兵书。虽然《孙子兵法》何处成书2500年来一直是个悬念,但在高居吴山之首,却又深藏不露的穹窿山,林木最茂盛清幽的茅蓬坞,这个很适宜隐居的深谷之内纪念孙武,确是个好主意。

首次穹窿山之行让人惊喜。比之看惯了的苏州西郊大多低矮平缓匍匐天底的山岗与丘陵,此山高峻深曲卓然鹤立;比之四周山丘大多石多树稀野棘丛生;此山谷深林密奇峰耸翠;比之众山不建公墓即被炸石取土或砍树植茶;此山古木参天;大体保持了自身的完整性、原始性、自然性和多样性,令人又惊又喜之余,实为穹窿庆幸,也为苏州人庆幸。

从此,我往往会问外地人:“去过苏州穹窿山吗?”

大多人和我未去前的反应是一样的:“穹窿山?在哪里?”

每逢那时候,我会在心里,笑出一朵花来。

上穹窿最好走古御道

如今上穹窿山有两条路,一条是汽车道,可直上山顶各峰,另一条是古登山道,因乾隆六次下江南,曾六次由此登穹窿山,所以称为“乾隆御道”,在没有汽车路之前,这是上山的必经之路。

乘车而上最快捷,无论赴山头饮茶就餐,或是去位于三茅峰的上真观,只要用最短的时间就可抵达目的地。如果弃车而行,穹窿山的登山主道就是那条长达2000多米的御道了,实际上是用山石铺就的坡道,隔几步就是一个台阶,直达三茅峰上真观门外的露台前。

起先,我有好几次是随众人乘车去位于三茅峰的上真观的。观内后山有座望湖亭位于三茅峰的最高处,亭内立石碑,正反面和两侧都镌刻乾隆御笔,记录了这位皇帝多次登临此处观穹窿山色与太湖烟波留下的四首诗。于亭内亭外四望,确实天低山高,空湖豁眼。返回时经过上真观依山而建的几座殿房,一路听道长嗟叹,原先有那么多那么粗壮古老的大树啊,好多树几个人合抱都圈不起来,现在都没了,房子可以慢慢造,但树就没办法了。他的父亲就是这里的老道士,他从小是在上真观长大的,对这里的一切很熟悉。

我知道他的意思,没有几十年上百年,大树是不可能有了。何况穹窿山的山头,大多可称为“绝顶”:石多土薄,风劲水少,小树尚难成活,何论大树古树?石山之树,其生存全凭“天意”,一旦斫毁,人工绝难挽回。

从上真观山门走到观前露台停车场上,我总会向通往山下的那条御道张望,现在它只是一个下山的口子,有石阶而下,消失在山坞绿荫之中。我每次上车前都会凝视它,心想:一定找机会走一走这条山路,那一路,肯定很漂亮,也肯定很快乐。

真的在几个月后某个双休日的下午,约了两位朋友一起去爬穹窿山。我们是在下午四点左右才到山脚的,这是我的主意,想避开人多的时候。果然傍晚之际去,游人已散尽,只余一座空山,一曲石径,任人倘佯。这两位朋友不是苏州人,我带他们同往,是有一些“献宝”心态的,总觉得好东西应让朋友分享。

沿途果真十分幽静可爱,御道隐在树木葱郁的山坞里,道旁岩石上常有名人碑刻,更有泉水潺潺于幽草之中,十分唯美。我总觉得,一座山,如果只坐汽车或乘缆车上去,不能算真的去了山里,因为这时的群山只是背景和旁衬,无法亲近。只有一步步走进去,一级级登上去,才是真正的进了山。我最喜欢最享受的就是在漫漫登山途中,体会夏日迂曲高深,浓阴掩路;冬日旷远空灵,疏林如椽的画面和感觉,其间的气喘心跳,汗流如注,或神定气闲,悠然漫步,都是与山的一种互动,叫游山也好,朝山也好,只要每次都将自己实实在在地全身心地投了进去,便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真正的休息和放松。到穹窿山,最好从古御道走上去。

穹窿,吴地之镇山(3)

上得上真观露台,并不进观,即绕观旁山路去通往二茅大茅的后山。我们此次只是为了爬山,行至一叉路处,沿路牌所指“宁邦寺”方向下行至二茅峰中间的一个山坳。那里山空谷静,林木幽深。宁邦寺已无香火,寺门紧闭,叩门才开。小院四方,有两个居士或僧人在内,旁有茶座,无使用痕迹。据说宋绍兴年间,韩世忠率将战还,剃发隐此学禅。寺后不远处小山岭上,有韩世忠“玩月台”,还有大片摩崖石刻,更是十分僻静之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章太炎、于右任、李根源等都在此留下

《巫山点点愁》 第5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