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深廷宫变1 (第1/2页)
方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太祖朱元璋以胡惟庸案为契机,颁令废除中书省及丞相等职位,将原机构职权分归于六部。再效仿宋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诸大学士,辅助帝王处理政务。以此为雏形,历明惠宗朱允炆短暂一朝后,至明成祖朱棣时期内阁制得以完备和建立。
朱棣因近侍宦官需御前勘合,便指派外廷官员为教谕,定期教这些宦官识文断字。此法延续数十年后,到了明宣宗朱瞻基一朝时,衍变成了专门的宦官教学机构——内书堂。从而使得那些聪明的宦官们又多了一条通向权力的有利途径。
王朝一统,国本早定,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勋贵已然没落,宗室又备受帝王猜忌,文官们陆续登台亮相,提整衣冠,执笔上朝。从朱元璋时代起,就对人才的发掘和选拔极为重视,成熟的科举制度为王朝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加上内阁制度的不断完善,文官集团应运而生。
王朝最高权力逐渐形成了三角体制,皇权之下并立文官、宦官两大集团势力,时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相较力,互有起伏,各领风骚,消耗的是国本,受苦的是百姓。
朱厚熜,朱明王朝第十一位皇帝,一个聪慧过人、极擅权谋的君王,通过“大礼仪”之争逐步巩固皇权。以前人为鉴,大胆作出革新,扼制、消除各类弊病。政治上明英苛察,严以驭官,整顿朝纲,严禁宦官、外戚干政,巧用权力制衡之道,严防一家独大,将权力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经济上出台了一系列惠民的政令,其核心为宽以治民、重整赋役、减轻租银、赈济灾荒、体恤民情,经济体制也逐渐发生改变。文化上进一步良性发展科举制度,倡行三途并用,激励士气,整顿学政,阳明心学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传播,流派纵横。
政令合理,行之有效,卓有成果,天下翕然称治,涌现出了一大批流芳百世的文臣武将、思想大家、文坛巨擘。各种征兆表明,又将诞生一代明君,然后续发展却远未达到预期。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修道阻碍了朱厚熜成为一代明君。
他痴迷于练道修玄,尊方士陶仲文为师,修习神仙方术。其法大致可分成四个部分:吸风饮露、斋醮科仪、服食丹药、房中之术。
为实现吸风饮露,特在御花园中开辟一方沃土,栽蕉成片。命近侍宫娥于每日凌晨采集蕉叶上的露水,供其服食。若露水采集量不足或遇上雨水天,相关宫娥必遭严厉惩处,为此丧命者不在少数。
按陶仲文指示,不定时举办斋醮科仪。所谓服食丹药,并非简单的入口下咽,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再配以一套复杂的仪式。房中之术,不言而喻。
前三项都需大量宫娥参与其中,这些可怜的宫娥们,时常昼夜忙碌,甚至数日难歇。即便是在规定的轮休日,只要是被传唤差使,不管是累是病是伤还是每个月那几天特殊的日子,都得咬牙坚持。除了苦累,整日还要提心吊胆,生怕稍有不慎,出了些许纰漏,引来杀身之祸,时有不堪其苦而自尽者。
亥月晦日,天阴无日,微风断续。
紫禁城乾清宫,朱厚熜端坐于大殿宝座之上,手捧修道典籍,聚精会神的逐字逐句细细品读,不时提笔做些记录或闭目冥思一番。
御用监掌印太监黄锦落地无声地来到大殿御案前,小心叫道:“皇上、皇上。”朱厚熜思绪被打断,略有不悦,淡淡问道:“何事?”黄锦低头恭声道:“启禀皇上,陶仙人来了!”朱厚熜闻言起身,道:“快请老师进来!”
黄锦领命而去,不多时便恭敬地引着一老一少两名道士进殿。
“皇上,陶仙人到了。”
“老道陶仲文见过圣上。”只见这名道士身着道袍,手持拂尘,年近古稀,须发乌黑,清旷超俗,颇具道骨仙风。见到高高在上的朱厚熜平和气态不显丝毫起伏,既不屈膝,也不躬身,仅略微点了点头。
“老师快快请坐!”反倒是朱厚熜显得十分谦逊有礼,不用他吩咐,近侍宫人便熟练地端出木椅,奉上佳茗。
道童手捧条形小木盒,行跪拜大礼,朗声道:“小道郭弘经拜见皇上,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仙童请起!”
“谢皇上!”
朱厚熜等陶仲文落座品茗后,才道:“老师可有些日子没来啦,近日朕研读经典有几处不甚明了,还请老师费心讲解!”
“圣上请讲。”面对朱厚熜接连提出的几个问题,陶仲文无不对答如流、头头是道,“圣上还有别的问题需要老道解答么?”
朱厚熜想了想,道:“
《皆付笑谈》 第137章 深廷宫变1(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