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93部分 (第1/4页)

绝对零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现在小四年纪也有十岁了,加上手里有了些钱,也到了该将他送到辽东学堂的时候了。

伍万赶紧问道:“这位大哥,请问我弟弟今年十岁了,送进学堂还来得及吗?上学需要多少钱啊?”

商人道:“呵呵,多大岁数都收,钱嘛一年算上饭钱才要一两银子,包吃包住。这年头,这点银子还不跟没给一样啊。”伍万问明学校的地点,道了个谢,拉着马带着弟弟朝城东而去。

伍万离远了就看见一个偌大的院子,坐落在东城外的小山边,周围树木参天,院子前还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飘着莲萍,果然风景宜人。等走到院子前只见一群学子围在门前一个告示板周围,大家激动地看着板上的几张纸。伍万不识字,一手牵着马,一手拉着弟弟走到前去,问了站在旁边一个十六七岁的学子:“这位小哥,俺不识字,请问板上写的是什么?”

学子满脸洋溢着兴奋之情道:“大作啊,这是米胡米先生的大作:四民平等论。”

PS:更新啦,更新啦,第三卷头一章。这两天骑兵好好琢磨了一下下面的情节脉络。今天多更点弥补前两天没更,欢迎大家订阅,另外推荐票别吝啬啊。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cmFu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三卷 谁主沉浮 第三十章 韬光养晦(2)

由古到今,商人从来都是处在四民之末,虽然没有一个王朝一个皇帝明确说过商人地位低下。但事实上,自从朱元璋制定了重农的国本之后,国家政策向农业倾斜,商人的地位便自然而然地沦落到下等,连丝绸的衣服都不能穿。

辽东这些年来大力扶植工商业,商人们对社会贡献大,钱赚得多了,但社会地位却依然如故,大家只能偷偷摸摸享受享受,谁也不敢大张旗鼓。以往私塾设立分对官与对民两种,商人的孩子得聚到一起读书,不能与士绅同读。这种深深触动人内心的自卑感,多少商贾发誓一定要让自己孩子读书进考,光宗耀祖。现在商人们的孩子已经不再去私塾读书,不如进辽东学堂。

辽东学堂已经成为四民平等的试验田,确切地说是农工商三民。一开始士绅的孩子从不入学堂读书,称之为有辱斯文,后来辽王幕府的各级官员纷纷把孩子送入学堂,一些下级官员才上行下效,但儒士们固有的思想仍然无法接受辽东学堂的思想。

因为辽东学堂所教不仅是儒学,其他法墨僧道皆有涉猎,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对于学堂朱植下了极大的心血,每年从王庄收入抽取三千两补贴,由王正妃郭秀亲自过问学堂之事。如今学堂已经成为了新学传播的基地。虽然腐儒们时常会对学堂进行攻击,但朱植以其在辽东的影响力尽力维护它地发展。

这位敢于贴“大字报”的米胡米先生有些来头。为前宋大书法家大儒米芾之后,只是他的身世极其离奇。米家到了元代米家家道中落,作为旁支的他自幼离开中土随父亲赴西域行商,随着蒙古铁骑地兵锋。父亲一直把生意做到了拜占庭一代。到米胡十六岁时父亲去世,父亲交待落叶归根,米胡便变卖了家中产业携父亲的灵柩东归,谁知道半途遭遇劫匪。被掳为奴隶,一直卖到佛罗伦萨为奴。

在佛罗伦萨,米胡恰好成为乔托家的仆人。由于聪明好学,不出几年米胡便精通拉丁语、高卢语、不列颠等几种语言,遍览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学术作品。很快他便脱了奴籍,开始撰书向西方介绍中国古老地历史和儒学。到三十五岁的时候,米胡已经成为了佛罗伦萨共和国的津贴学者。

由于师从乔托,加上学贯中西的经历,自小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让米胡善于接受文艺复兴的学术思想。wap;z…z…z…c…n.c…o…m更新最快。逐渐站在了罗马教廷的对面,虽然得到佛罗伦萨市民政府的百般维护,但日子也逐渐难混。

两年之前。高卢胡格诺派欲派修道士前往神秘的东方传教,派人与米胡接洽。以为他一个东方人必然知道东归的行程。谁知道,米胡离开中土地时候不过十岁哪里还记得这路。但这事勾起了米胡对故乡的怀念,于是变卖家产。第二次踏上回家之路,这次离开还带了足足二百多种西方各类著作。这次回家到还算顺利,前后经过一年时间,米胡的船终于到达了自己地祖国广州的洋面。

对于自报家门来自海外地游子,热情的地方官员自然还是非常欢迎,只是关于传教一事众人不敢擅断,把他们一行数人发往应天。学识满腔的米胡,本来指望着将自己全部学识报效国家,谁知道京城里地遭遇却让他如淋冷

《靖难天下无弹窗免费在线阅读》 第9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