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6部分 (第1/4页)

冷如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城里的大街小巷里都可以看到苏联的报纸、文字。影剧院里上映的都是苏联影片、人们交际的语言除了本民族的、那就是通用的俄语了。

更令人叫绝的是这里的学校,不论是公立还是私立,一律使用苏联教材、而且还是苏联政府免费发放的。学校的教师大都是苏联人,即使有个别教师不是苏联人,但也是在苏联学习后回来的。伊宁城里设施最好的、规模最大的要属斯大林中学、伊宁女中等学校了。

新疆当局在伊宁设立的小学、平民中学用的也是苏联教材。不用苏联教材的只有两类。一类是像拜吐拉这样的经文学校,另一类是当地驻军的随营子弟学校。

可以想象的到:这样的人文环境、这样的教育制度培养出的学生对中国……也就是对祖国的认知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了。在伊宁,不会说汉语可以、不会说维吾尔语也可以、但不会说俄语则是万万不行的。以至于有了从苏联回来参加三区革命的领导人阿合买提江等人见了*方面的代表只会说俄语而不会说维吾尔语的笑话,要知道,阿合买提江可是六岁时才从伊宁到苏联的,三十来岁才从苏联回国到伊犁参加革命的。

当时的伊宁当局和后来的中国共产党人都未意识到,这种文化教育可能产生的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道理之深,可能也就在这里了。这种教育制度之树结下的苦果,我们到今天不是依然还在品尝吗?

艾力汗的愿望一步步实现,在苏联领事馆的帮助下。艾力汗的活动也由地下转入了公开,伊宁的各种公开*上都可以看见他活跃的身影。

艾力汗有了领事馆派来的卫队、电台、电话、和轿车。当然,这一切都不是白给的。“是我艾力汗帮他们发放了几千份苏侨证后换来的。”

根据领事馆的密谋和策划,艾力汗忠实的执行了“五。二二”大*的方案,煽动穆斯林闹事、嫁祸伊宁当局的阴谋刚一登场就悲惨收场。艾力汗聪慧的脑袋瓜实在是想不明白输在何处!

深夜里的艾力汗彻夜不寐,独自向隅,面壁苦思而不得其解。

其实这事也难怪艾力汗,说白了,他只是一个宗教活动家、宣传家。根本不是、也不能算是政治家、更不是军事活动的组织家。政治家的权术和手腕是他永远也学不会、搞不懂的。艾力汗可能永远不会明白由一个宗教学者到成为一个权倾一切的政治家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命运决定了艾力汗在这场政治奕局的对奕中,永远摆脱不了扮演悲剧卒子的角色。

一九七六年,己经九十一岁高龄的艾力汗。吐烈。苏尔比霍加耶夫大阿訇在生命最后的弥留之际依然象今晚一样,跪坐在真主面前,他在请求真主告诉自己:我该怎样理解把握自己一生中不同角色变化幻的规律呢?安拉!阿克巴尔!

艾力汗死于阿拉木图郊外的一间别墅里,身边连一个人都没有。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领事馆的变迁

苍翠浓郁的伊宁城,背靠科古尔琴山,伊犁河水绕城而过。沿着河边浓密的树林中穿行向北,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占地数百余亩的欧洲建筑群落。

高大的圆柱廊檐大厅、屋顶坡度极大的马尾檐铁皮屋顶、尖塔式的东正教堂,仿佛使你来到了欧洲的某一小城。坐落在建筑群落中的最高的建筑物,出了尖顶教堂外,当属那座米黄色的两层洋楼了。

黄楼主体两层,楼顶中部又修建了一座高高的平台。平台中央立着一根十一米七的不锈钢旗杆,旗杆上飘扬着一面红色的、印有镰刀铁锤字样的旗帜。哦!这就是苏联驻伊宁的总领馆的升旗平台。

领事馆正门两旁,有两座木制的尖顶岗亭,四名荷枪实弹的苏联领事馆护卫队的士兵,神情严肃地站在岗亭旁。领事馆每天的升旗仪式和哨兵换岗礼仪是苏联政府对伊宁市民进行的“爱苏联祖国母亲”教育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成了伊宁人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透过铸铁花艺栏干围墙可以看见,散布在浓荫花草间的几十幢俄式平房布置的井井有条,极为雅致美观。现今这里已经被改造成为当地政府的一所华丽的宾馆。

据知情人说,当年的苏联领事馆,光是驻军最多时曾达到两千五多人。

领事馆如从最早的俄国商务贸易货栈圈地时开始算起,距今也有一百二十多年的历史了。

最初它只是沙俄在伊宁的一个商务代表处的贸易货栈的堆货处。

当年沙俄商务代表潘果洛夫。伊里奇向当时的伊犁将军奕山提出买一块几张牛皮大

《静静的阿敏河完整版》 第6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