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部分 (第1/4页)

红色风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明心宝鉴》序

夫为人在世,生居中国,禀三才之德,为万物之灵,感天地覆载,日月照临,皇王(皇王,西班牙高母羡(Juan Cobo)1592年译本'Beng Sim Po Cam;Espejo rico del claro corazón,以下简称〃高译本〃'作〃皇上〃。)水土,父母生身,圣贤垂教。而从教者,达道为先。非博学无以广知,不明心无以见性。虽有生而知之者,近者(近者,高译本作〃近世〃。)奇稀。昔夏禹王闻善言,犹然下拜,何况凡世人乎?

曩古圣贤遗誌经书,千言万语只要(只要,高译本作〃只欲〃。)教人为善。所以立仁义礼智信之法,分君子小人之品,别贤愚之阶,辨善恶之异。盖为经书嘉言善行甚多,所以今人览观习行者少。况今学者,不过学其文艺为先,未有先学德行为本。及今劝世,多劝修物外之善因,少劝为当行之善事。其昔贤文等书,亦乃于世流传。

今之好听善言,君子观以为奇,罔知古今之要语,是以使人迷惑其心,少欲闻圣贤日用常行之要道。以致不肯存心守分,强为乱作胡行。夫为善恶,祸福报应昭然。富贵贫贱,成败兴衰似梦,时刻须防不测,朝夕如履薄冰。常存一念中平,非横(非横,高译本作〃飞横〃。)自然永息,存于其心,自然言行相顾,贯串无疑,所为焉从差误矣?

洪武二十六年岁次癸酉二月既望武林(武林,旧指杭州。)后学范立本序

译文:

《明心宝鉴》序

人生在世,出生居住于中国,秉承天地人三才之德,为万物之灵,感戴天覆地载,日月照耀,皇上的水土滋养,父母的生育,圣贤传承下来的教诲。而从师受教的,则要以追求道行为先。非博学无以增长知识,不澄明心境无以彰显性情。即使有生下来就有知识的人,但近代以来却极为罕见。从前夏王禹听到劝善的忠告,尚且还屈尊下拜,更何况凡世之人呢?

古代圣贤遗留下来的经书,千言万语都只是要教人行善,因此确立了仁义礼智信的法则,区分君子小人的人品,甄别贤愚的等次差别,分辨善恶的不同。大概因为经书上的嘉语、善行很多,所以今人阅读学习践行的很少。何况今天的学习者,不过以学习其文章修辞为先,没有以先学其品德操守为根本。至于今日劝诫世人的话,也多是劝人修物外之善因,少劝人做当做的善事。从前的圣贤文章等书,也还在世上流传着。

现在人爱听劝善之言,君子感到很惊奇,却不了解古今的重要话语,因此使人心志迷惑,很少有人要听讲圣贤日常行为的主要修养。以至于不肯安分守己,而敢于胡作非为。但是行善作恶,祸福的报应都是显而易见的。富贵贫贱,兴衰成败恍如一场梦,时刻都须预防不测风云,早晚都要如履薄冰。心中常存平和的思想,飞来横祸自然永远不会有;存念于心,自然会注意言行,始终贯彻无疑,所作所为哪会有差错呢?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农历癸酉年二月十六日

杭州后进学者范立本作序

重刊《明心宝鉴》序

尝闻鉴能照物而妍媸无或遗也。《郁离子》(明刘基作。文章短小,多为寓言。)曰:〃明鉴照胆,不启栊帘之颜。〃今以鉴名书,而有明心之益,不谓之宝而何哉?虽然鉴有照胆之明而栊帘之颜尚尤不启,矧能明其心乎?呜呼!通是说者,可谓知其道矣。何也?鉴固可以照形,而理尚可以明心,正汤之盘铭之意。有曰:汤以人之洗濯之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故铭其盘。今书名《宝鉴》,是集群圣之大成,萃诸贤之蕴奥,其义惟在明善复初,穷理尽性,而有日新之益,其明心得不因此而明焉。予平生珍爱是书,于侍御之暇,朝夕披览,其所喜者,字句立意,多以忠孝为先。但其中文字多舛,遂播正拾遗,捐俸锓梓以广其传,俾人同归于忠孝之域矣。其于世教未必无小补云。

大明嘉靖岁次癸丑仲秋上浣之吉守庵曹玄序

重刊《明心宝鉴》序

曾经听说明镜能照见事物而俊丑就能显现无遗。《郁离子》说:〃明镜能照见心胆,但打不开带帘子的窗户背后的容貌。〃现在以〃鉴〃来给书起名,而且有明心见性的好处,不称它为〃宝〃而称什么呢?虽然明镜有照见心胆的光明,但窗帘背后的容貌尚且还打不开,况且能够照明人的内心吗?呜呼!通晓这个说法的人,可谓是掌握了它的道理。这是为什么呢?明镜固然可以照见形貌,而义理还可以照明内心,这正是商汤盘铭的用意所在。有人说:汤用人洗涤之

《明心宝鉴古籍版》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