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部分 (第1/4页)

生在秋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镇远:一个人的远方之镇

1.一个人的旅行

在所有的交通工具中,我最迷恋于乘坐火车去旅行。从起点到终点,有多少个车站,就有多少个目的地。也许,不是每个地方都适合于我,但有一两个,已足够。就像人生得一两个知己,足矣。

背着行囊,等列车呼啸而来,又目送它呼啸而去,看着上上下下的旅客从身边经过,擦身而去,有时会有目光的交错。心里都明了,彼此皆是对方的过客。特别是在晚上等车,长长的站台上,昏黄的路灯下,会把一个人的心情拨弄得忽左忽右。我特爱这种状态。

这次,清明小长假的短暂之旅,早早做了计划。是有生以来第一次耍清明假,欣喜万般。从今年始,还有端午假、中秋假,在这些个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传统节日放假,无疑是中国社会文明的进步。但愿今后这些鲜明的假日越来越多,比如元宵节假、父亲节假、母亲节假。

在一个人的旅行中,几乎缺少像朋友那样的交流。这时,一本书,便可以百分之百地挽救旅途中的寂寞。

对于这些已知的寂寞,我通常知道怎样去化解。除了一本书,有时是MP3里的一段音乐,有时是车窗外不断移动的风景。也可以写旅行笔记,或者给至爱亲朋打个电话。甚至,大脑复杂的构思。如此,再多再长的寂寞,也会被时间和空间一一溶掉。

以前旅行,总是一大帮人,或五、六个人,至少也是两个人。今天,一个人,独自旅行,前行的路中,充满着太多的未知。我喜欢这种探寻。

一个人旅行的例子,太多太多。我佩服他(她)们的胆识和勇气。毕竟,独自行走很远的地方,忍受孤寂,让嘴巴生霉是一方面,更多的是要面对生疏的环境和错综的关系。吃住行,一点一滴全凭自个儿打理。一个人出门在外,难啊。

尽管很难,那些旅者,一边行走,一边把经历化为文字。使我尤为感慨。我读过重庆女子七七的一个人的《行走阿坝》,读过重庆女驴友伍娟一个人的野外旅行记《生死墨脱》,读过中国留学女生佳璐的《20天独自游欧洲》,读过张金鹏一个人在印度行游的《莲花之上》。

读到上面的文字,各位看官或许又要说我很感性了。的确,我是个感性的人,而且文如其人。你们的判断名符其实。谢谢。

前几天,读《偶尔上路》,是一本游记,作者一路走,一路流露出来的情绪,其感性程度与我有一拼。

2007年4月3日,20:09分,1027次,一趟普快列车,重庆到杭州,我的目的地在中途的某个站镇远。买票时,特地挑了一张硬卧上铺。离灯光近,且不易被别人干扰,最大可能的给自己制造一方阅读空间。

《一个人的落基山》,是关于作者一个人在美国西部游历的集子。厚厚的一本,有大篇幅的震憾的图片。粗粗的翻阅,讨人喜爱,便买下,便在这次出行时塞进了背包。

夜不太深,躺在床上,开始就着手中的书,等待深夜,等待瞌睡虫降临顺其自然地睡去,等待又一个明天。

2.铁溪:计划之外,时间之内

行前做的功课里,并无铁溪,结果在镇远旅游咨询中心一打听,说铁溪很不错,像四川的九寨沟。忽然心动,说走就走。这样的决然,便是自助行,特别是一个人行走的好处我的行程我做主。

瞥见青年旅馆里有一辆单车,便凑上去问正在使用电脑的老板,可不可以租?她说,这车,是自己儿子代步的,他外出工作,便闲置在家了。你要用,拿去好了,租金你看着给吧!老板姓曾,50来岁的阿姨,说话言简意赅,很精明,又特别和蔼。我发现她的电脑上,赫然弹出QQ的对话框。意识到,一把年纪的她还赶着时尚呢。

镇远县城距离铁溪4公里,碰到好的风景,便迫不及待地用相机去定格。路上车辆很少,前半程路修修补补的,骑行也是磕磕碰碰的,遇到上坡,蹬不动时,便下来推。只要是下坡,就不管不顾地放马下去,耳畔有呼呼的风刮过。

看见路人,就格外亲地迎上去,拼命地问,铁溪,还有多远?问过一位在马路旁的溪边钓鱼的中年男,问过一对骑摩托的男女,问过一群在马路上玩耍的孩子,问过一个听不懂我说话的坐在马拉车上的老者。

但这些答案,最终弄得我啼笑皆非。第一次问路时,说还有3公里,又走了很长一段,再问第二人,也说还有3公里,又继续不知所措地骑,问第三人,竟说远呢,还有3公里吧。也难怪,解答者都是凭各自的经验,不能苛求什么的

《每走一步都》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