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24章 “技工荒”难题:缺口达2000多万月入过万却没人愿干 (第1/2页)

李老板的笑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在我国制造业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对高级技工的渴求愈发强烈,但现实情况却是,我们面临着数百万甚至千万级别的高级技工缺口。

这种供需矛盾的根源何在?我们又该如何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迫在眉睫的“技工荒”问题?

我国制造业劳动力队伍庞大,但结构性用工荒问题日益显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制造业就业人数位居行业第二,占比高达18.1%。

然而,《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显示,2020年中国十大重点制造领域的技能人才缺口已超1900万,预计到2025年将逼近3000万,缺口比例达48%。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7”上,富士康科技集团创始人郭台铭指出,大学教育与工厂实操之间存在较大鸿沟,许多大学生对基层流水线工作缺乏兴趣。

据官方数据显示,尽管技能人才总量达680万,高技能人才却仅有100余万,尤其在现代制造业等关键领域,高端技能人才尤为匮乏。

与之对应的是,建筑业、传统制造业等众多企业面临中高级技术工人短缺,而低技能劳动力却过剩。

这些数据进一步印证了我国高级技工的巨大缺口,结构性用工荒问题愈发严峻。

在产能过剩、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多重因素影响下,就业压力巨大,人力资源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就业人员能力与岗位要求不适应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

与此同时,企业发展同样受到“技工荒”的严重制约,以黑龙冰刀制造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复产后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技工短缺,这限制了产品向高端市场的发展。

而同样面临技工荒的,还有杭州某制造业公司,据该企业负责人表示,如今即便提供优厚薪资,也难以吸引技术工人,而对技能要求不高的后勤岗位却求职者众多。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现象呢?

2022年,在我国“最缺工”的100个职业中,生产制造类岗位占据了绝大多数,高达64个席位,而高级技工的缺口更是达到了惊人的两千万之巨。

专家预测,到2025年,中国制造业的人才缺口可能进一步扩大至三千万人,特别是对于高级技工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错综复杂,在社会观念方面,长期以来,技校的认可度相对较低,许多人更倾向于追求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和办公室白领等职位。

此外,技校教育体系的不完善,也进一步加剧了技工短缺的问题,相反的,德国和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成熟完善,技术人才不仅享有良好的社会地位,还拥有优厚的薪酬待遇。

在德国,技工的年薪通常在28.2万至47.1万人民币之间,而在中国,技工的年薪大多集中在5至10万元人民币之间,差距显而易见。

另外在国内,35岁往往被视为职业生涯的转折点,许多技术人员在此年龄段寻求转岗管理的机会,否则可能面临职业发展的瓶颈。

相比之下,在德国和日本,技术人才的职业生涯往往更为长久,技术与经验得以传承,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审视全球工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工业强国的崛起都离不开一支强大的技师和技工队伍。

在日本,产业工人队伍中高级技工的比例为40%,德国则高达5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全国高级技工缺口近千万人。

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已成为我们当前的紧迫任务。

工业强国的崛起背后总有一支技艺精湛、规模庞大的技师和技工团队支撑,而要有效应对技工短缺的挑战,我们必须从以下多个维度着手,以期早日突破“技工缺失”的困境。

1、转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观念:

社会对技工教育的成见需要被打破,技术工人应获得更高的社会认可度,必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体系,覆盖从教育到就业、从薪酬到权利保护的全方位支持。

2、顶层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通过顶层设计,建立一个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确保职业教育学生既有广阔的职业前景,又有稳定的社会保障。

3、重视“新蓝领”和复合型人才培育:

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要求我们拓展“新蓝领”的技能

《赚钱技巧的书籍》 第24章 “技工荒”难题:缺口达2000多万月入过万却没人愿干(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