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部分 (第1/4页)

散发弄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忍将心血埋深土,为待他年人问津。甘为苍生受苦难,五十年后识斯人。”

戴洁天已经在温州生活了86年,其中包括22年的劳动改造。他在这片土地上首创的包产到户,比我们熟悉的安徽小岗村早了整整22年。

22年之后,和戴洁天同样胆大包天的温州人开始纵横四海。终于有一天,戴洁天的儿子创办了葡萄牙最大的中国小商品市场,他的家也变成了世界市场的一个活跃终端。

时间的力量很容易让历史变得面目模糊,因为很多人都在告别的同时选择了遗忘。

但是,戴洁天没有。他珍藏了53年的一份手稿告诉我们,往事并不如烟。

人们总是对自己的来处充满好奇。某种意义上,戴洁天的故事,就是我们的历史。

十年索道路,坐席未遐安(1)

时间回到1955年。

那一年,33岁的戴洁天风华正茂,生活向他张开了双臂,无数的可能性在向他招手。很多人认为凭他的才气和阅历,一定会走出一段极其精彩的人生路。

戴洁天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出身富家,曾祖本是雇农,但见识不凡,一心鼓舞儿子读书。后来,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军攻打瑞安。晚清朴学大师孙诒让一家来戴家所在的村子避难,两家交往密切,遂成通家之好。戴家祖父一面帮孙家经营,一面自己经商。孙诒让还为戴家题诗,手迹成为戴家传家之宝。

到戴洁天这一代,他幼年时便家道中落。戴洁天中学时代即参加进步学生组织、中学生抗日联合会、战时青年服务团等抗日救亡组织。1947年他就读于上海“中国新闻专科学校”,积极参与学生运动,在“反饥饿、反内战、反###”的示威学生中,就有他的身影。后因国民党当局的###,他被迫离沪。

1949年戴洁天参加浙江省永嘉青年工作队,建国后,他长期在永嘉县参加土改工作和农业建设。当时大学生还很少见,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大学生更少,因此戴洁天颇受县里领导重视。他也具有当时知识分子很强烈的历史责任感,而且长期在农村开展工作,让他对农村和农民充满感情。

那一年,作为县委派出的工作队队长,戴洁天在浙江温州永嘉县潘桥集体农庄,帮助那里进行小社并大社、初级社升高级社的工作。

当时,新中国的农业合作化进入关键时期,毛泽东批评了当时收缩、控制发展速度的意见,并用“小脚女人”形容这种意见。

享有崇高威望的毛泽东对“小脚女人”的批判,促使农业合作社掀起了高潮,各地不顾实际条件是否成熟,加快了并社的步伐。到1955年12月下旬,中国60%以上的农户加入了农业合作社。

这股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也席卷了浙江省温州永嘉县,并将戴洁天卷入了历史的洪流中。

在永嘉县,一些群众本来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积极性很高,有人对戴洁天说:“群众情绪很高的,有的人说想不到一夜之间乘着电梯升到了社会主义的天堂。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们现在这样子穷,那样的生活谁不喜欢啊。”

但是,事与愿违,人们不仅没有过上“点灯不用油,耕田不用牛”的生活,反而更加贫困。问题出在哪里?

多年之后,戴洁天回忆道:“过去把群众的一些牢骚话,都当做阶级敌人破坏和富裕农民对抗社会主义改造来揭发批判是不对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群众劳动情况、生活情况的关心不够,没有真正懂得人民的心,应该看到高级化后我们的领导水平、管理能力还没有跟上形势的发展,以致劳动质量下降,劳力浪费,大大挫伤了社员集体生产的热情,社员消极怠工,混分思想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按劳取酬分配原则的体现。”

这些场景此后20余年间在中国大地上广泛出现,很多年后人们才意识到“一大二公”极大影响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商品的流通。同时,新中国在薄弱的基础上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农村担负着提供大量的粮食和工业原料的重任。许多农民感到,一年辛勤劳作的收获并没有多少能归自己所有,消极情绪的确存在。

对于这些,当时的戴洁天很困惑,为什么在理想和现实之间,会存在如许的巨大差距呢?

十年索道路,坐席未遐安(2)

1956年,戴洁天购买了大量有关苏联集体农庄生产管理的参考书籍。他惊讶地发现,即使在苏联,人们对于集体农庄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前苏联出版的《集体农庄的

《中国梦故事全集》 第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