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随便看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北府宰相原则上由后族萧氏世预其选,而南府宰相原则上由皇族耶律氏世预其选。但有原则就是用来被打破的,到了辽中后期,也偶尔出现了汉族人担任北面官里的两府宰相,我们姑且可以把这看成“民族融合”的加深吧。
北南二府统辖了辽境内的所有部族,包括契丹、奚、室韦、女真、祖卜等等。其中契丹本部的诸部族中,五院部、六院部、品部、乌隗部、涅剌部、突吕不部隶属北府,乙室部、楮特部、突举部隶属南府。这九个契丹部族里,又属五院部、六院部和乙室部最为强大,它们的首领被称为“大王”,官署被称谓“王府”。而五院部又称“北院”,六院部又称“南院”——那是因为这两个部落是由一个部落分割而成,那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出生其中并凭借其力量统一契丹的迭剌部。正因为迭剌部太过强大,阿保机才将其一份为二,另立皇帝绝对掌握的斡鲁朵制度。而就算这样,五院部、六院部仍旧是契丹诸部中数一数二的大部落,更由于和辽国宗室不一般的亲缘关系,从而被视为皇族的一部分。统领两部的北院大王和南院大王的政治地位自然也是相当的高。被契丹征服的奚组族也有着强大的势力,契丹人在同化奚人的同时,也给了奚族较高的地位,奚族设为奚王府,和南、北、乙室三大部并称为辽的四王府。
辽国的部族兵制也十分独特,所有的部族都在平时分出一小部分男丁服役去边界戍守,过一段时间后再轮番替代,这和唐代府兵制度很有相似之处。而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事,则在政府命令下全体动员开赴战场——因此不要问辽究竟有多少军队,辽统治下的游牧部落有多少男丁,他就能动员出多少部队——只要给他足够的时间。北院、南院、乙室三王府部族的驻扎地沿燕山山脉和阴山山脉的北麓自东向西一字排开,一旦燕云有事,就可以就近动员增援。
而燕云地区还存在着汉军,和中原地区的军队一样,辽的汉军也是募兵制下的职业兵,当兵吃粮,为国服役。
每当我路过北京城西北的西直门的时候,总会情不自禁的望一望西环广场那造型奇特的三座拱型大楼,因为在它们后面,有一座并不出名的小桥,叫高梁桥,桥下的长河,便是高梁河。如果我们把时间倒转一千三百年的话,就在现在车水马龙的繁华都市的同一块地面上,身穿黑色铁甲的骑兵排出编队和红色军装的步兵组成的方阵正激烈的搏杀,数万支长矛组成了森林,漫天的箭矢下成了暴雨,无数的马蹄踩出漫天的烟尘和震耳欲聋的雷声公元979年,就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一场决定了当时中国命运的会战——宋辽高梁河会战。这一仗的结果直接导致了宋占领燕云统一全国梦想的破灭。从此之后,宋顶着“积弱”的恶名生存在史书中长达一千年。
公元979年,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一个不太平的年份。农历(此后的日期均为农历,不注)五月六日,清晨,宋太宗赵光义站在太原城北门的城台上遥望北方,他的背后,北汉国王刘继元身着素服纱帽,正在宋军将士的押送下一步步走下城台——前一天的晚上,坚守太原孤城四个月的刘继元终于守不下去了,向攻城的宋军投降。他那落寞的背影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那个叫做五代十国的分崩离析、兵荒马乱的时代。
公元907年,东亚曾经的巨人唐王朝,安史之乱后在藩镇割据和阉党擅权的内外交困中苟延残喘了近一个半世纪,终于咽下最后一口气。它带走了全部的宦官作为陪葬,让一群手握兵权的大小藩镇分割了自己的遗体。这是一个只论拳头的年代,这个年代流行一句大实话——“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于是一群五大三粗的武人相互比较着拳头的大小,走马灯一般的轮流坐庄。就是实在对自己的拳头最大没有信心的,也不甘示弱纷纷占据自己的一块地盘,当起土皇帝来。
而就在这些大小藩镇你争我夺,相互攻杀的时候,北方塞外的草原上,一个强大的政权崛起了,契丹人。其实远在武则天当权,大唐王朝正辉煌的时代,契丹人就已经开始当刺头了。那时候草原上最强大的势力是复兴的后突厥汗国,不过和还是个小弟弟的契丹比,后突厥这个老大当的实在是太怂了点——论和唐打的仗,论给唐造成的损失,三个后突厥也比不上契丹。从武周到安史之乱这么短短六十年的时间里,契丹和唐军大规模的交锋近十次,胜负比例居然超过了二比一,更有连续两次击败十余万大军,歼灭大半,破军杀将的辉煌胜利。收复河西四镇的英雄王孝杰、薛仁贵的儿子,后来在武街之战中痛揍吐蕃的薛讷、祸乱中原,差点要了大唐王朝命的安禄山他们却都是契丹人
《宋师傅煎饼技术骗局揭秘》 第1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