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页)
莫再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时便是茂密的蕨丛,那里有高高的杉树林,林间空地上长满了绿色肥沃的野蕨,走在其中,感觉走进了一个由树在空中蕨在大地联合筑建的天然大绿厅里。
一直走到无路可走的地方。在那里,野木与野蕨相互纠结,地形也起了参差,不辨高下,只能退出,改由防火通道继续上行。直到山顶,在那里,路成了横贯山岭的平地,它仍在延伸,但不再上扬,因已接近山顶,只是平行着向前延伸、延伸。
此间虽非深山,静同太古,可忘昏晓。不惟悄无人声,兼绝不闻鸟声,独行其间,左袖山色,右揽湖光,胸中块垒自然全消。
我就顺着这山顶上的路,从尧峰山的这一头走到了另一头。在另一头,通往七子山的方向,有座小门将路阻断,如尧峰山的地界标志一般,让人意识到再过去就是别的山了。
在尧峰山顶上,竖着电信铁塔,近旁还有电信工作站,用围墙圈起几间房子,静悄悄如无人一般。
从山巅林地的一条小路往里面走,走到无路的地方出现一大片茶园,这茶园将相对平坦的山顶和山凹全铺满了。我走进茶园,从高处往下走,前方靠近山崖的地方有道断墙,全身爬满了藤萝,又有杂树垂挂,像道绿色的壁丘,但一看就知当年这是一堵墙,现在上半部早已塌坍,成为茶地边缘一道颓旧的绿屏。
再往茶园下方走,山地上出现了古旧的石板路和台阶,在高些的台地上,有大树婆娑,树旁又有断垣,颜色久经风雨已成深色。在倾斜的茶园坡地上,一座三开间的简易白色平房,树藤下的泥地,到处散乱堆放雕花的石墩、石柱脚、残破的小石狮,还有一大堆旧木头椽子,一看就是古庙之物。附近茶园里又另砌一间小屋,门大敞,走近就见里面供奉着一座小小的观音像。
山巅上这片微凹的平地,原本是座规模较大的古庙庙基,这是确定无疑的了。
这是座什么庙呢?
宋人周必大,孝宗末年拜左丞相,光宗时封益国公,以“言事不避权贵”称世。他在拜相前曾访游吴郡诸山,并记下登尧峰时之所见:
“中道有半峰亭,蒋堂赋诗,今废。雍熙二年已酉,大理评事知县事罗处约记云:昔在帝唐,以洪水肆暴,吴人族遁于此,俗呼免水鼎,苏帅钱传璙易名尧峰。唐天复以后,有僧惠齐,姓朱氏,郡人也,结精舍于此,山下为鲁坞山,蒋堂所居,既死,葬焉,此寺乃奉其香火。……寺有法辉轩、碧玉沼,寺左观音岩,石像佳;白龙洞,多景岩、宝云井、偃盖松、二铁塔,妙高峰下视空旷”(《吴郡诸山录》周必大)
《吴郡图经续记》也记载:唐末,慧齐禅师首建精舍,名曰免水,后改曰尧峰。可见当时尧峰之上的人文景物都十分的引人入胜。明人华钥登临时尚见“尧峰有寺,寺有吴文定公匏庵之像、王文恪公宋溪碑、徐中丞仲山墓藏记、杨仪部南峰所作僧疏。予读之,始知有所谓横山十景,今多废灭。”那日他北登妙高峰,下指多景岩,东向白龙涧,左攀磴抵观音岩,十分尽兴。(《吴中胜记》)但到清人黄安涛所见之尧峰景像已大相径庭,他那日与友人顾湘舟因迷尧峰之胜不可辜负,特迂道往游,清晨从太湖中的东山解维,到尧峰脚下已是薄暮,乘竹兜上的山。途中“穿松而行,落叶打头,寒风刮面,微径礯确,棘涩满珊”,一片荒凉景像。行约三四里许,抵宝云禅关,“宝云寺建自宋季,为前明吴文定公读书之所,今有祠堂。”虽当天因天色曛黑不能尽览山景,但已可见变化之大。
好在他那日另有意外收获:“归途望太湖渔火,或远或近,或聚或散,与星光相混涵。视江村野火、菰烟芦雪中,幽幽闪闪者,斯为巨观矣”,空明中另有一种曼妙,应谢尧峰所赐。
而我今日来时,只见静静山林,还有山顶凹地中静静的茶园,以及荒木野藤遮盖下的古庙残基,也都在巨大空静之中。
回程太阳早已下山,但天光未收。走在空空的山林下空空的山路上,无处不妥贴,无处不安宁。在下方西南面的平野上,有几座青黛色山影,山影后是亮着灰白光泽的水色,它们全远远地似乎贴在了天边,其中离尧峰稍近,于平野之上隆起以正面大三角形相对的那座山,从地理位置上看,应该是皋峰山,民间又叫清明山,在它的后面,隐约有两山对峙,一山是胥山,另一山是香山,中间的豁口就是胥口,苍茫中闪现灰白光泽的水面,或谓白光一渺者,就是太湖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尧峰的空静与邈远(3)
老汉在山下铁门前已等得不耐烦。急上前打招呼深表歉意,并讨好地
《吴山点点幽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第20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