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页)
吻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是这样的人。
下面听听一个名为“我是小资”者的自述:
一天晚上在咖啡馆里和一个女孩聊天,她装得有点玩世的样子,和我大谈最新的电影音乐还有畅销书,然后在话语里时不时加一两个英文单词。最神的是她有点自嘲地说道:我就是一个“雅皮”。我对“雅皮”这个词还不是太适应,因为,我习惯听“熔皮”这种说法,就是那种特别随便和反抗一切世俗规范的人。她看我有点迟钝,就忙说,就是那种特别随便和反抗一切世俗的人。我明白了,我开始感慨这世界变化快。我记得以前高中学课文讲某某是个小资产阶级,就是讲他的思想觉悟不高,没有达到无产阶级的高度。因此,分析课文的时候,我一听到哪个作者是小资产阶级作家,我就对他心存芥蒂,觉得他不够先进。
后来我就经常听到自我标榜有品味的青年男女对我说:我是个特别有小资情调的人。满脸的洋洋得意,那自豪感就如60年代说自己是贫农,80年代人说个体户。他们说的小资情调就是追求生活品质并要关注文化,一定要显得有文化。比如,他们可以经常谈一谈最新话剧或者画展,偶尔还可以冒出一句特别后现代的诗,说这些话时一定还要在语调里搀杂一点嘲弄的意味,弄得自己特有文化鉴赏能力的样子。
还有浪漫,小资的人最喜欢标榜自己的浪漫,是那种都市化和形式化的浪漫。比如说:“一起慢慢变老啊”,“隐居山林啊”,“出海漂浮啊”,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这样,所以就可以特别随便地说出来,说的时候满脸陶醉状……这时候最好还配有一点音乐,比如小资们最喜欢的肯尼·基的萨克斯风,然后他就可以说,这是他(或她)最喜欢的音乐了,因为特别有味道。
我发现面对小资的生活,我已经产生了无法抑制的亲和力,我想我肯定是马上就抛弃了高中课文的观念,我觉得小资的生活方式真的很不错,但是小资的名字多少有点和我的传统习惯不同,所以一直也就没标榜自己活得小资。
有一天,我把高中的语文课本翻出来,猛地发现我喜欢的作家几乎都被定义为小资产阶级作家,而且我最敬仰的卢梭竟然也是这号人物。我一下子就心理平衡了,小资原来是有文化有思想的表示,而且罗曼·罗兰说卢梭是个多情、好色、敏感、脆弱之类的角色,好像特别符合小资的要求,似乎和我性格有诸多相同之处。我终于心安理得地称自己是小资了。
在这篇自述中,值得注意的是这样几点:第一,小资情调就是追求生活品质并要关注文化;第二,小资的人最喜欢标榜自己的浪漫,是那种都市化和形式化的浪漫;第三,述者由于在小资的队伍中发现了卢梭这样的人物,因而自居为小资而心安理得。
综合各种非小资的人和以小资自居的人的看法,也许可以给中国当代小资下一个并不严格的定义:小资是人所处的一种状态或境界。这种状态和境界具有生存论的意义。此状态与境界必须具有浪漫的素质,诸如感伤、优雅、个性化、温馨、想像、爱等等。
中国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成就了中国的小资阶层,也成就了中国的“小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相对繁荣的都市生活,没有人的思想和情感上的一定自由,小资阶层是不可能孕育和长成的。
在中国当代社会各个阶层中,小资阶层的经济地位是比较不稳固的。在城市生活中,小资产者的地位往往比较脆弱,各种经济政治上的社会波动,都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作为小资情调频发的阶层,他们的不稳定的、敏感的情绪,常能酿成最具有先锋性的“小资”生存形式。但是,那些经典的小资生存方式,也许只有在中产阶层中的‘小资”分子身上才能够找到。
在当代中国的城市生活中,小资情调作为一种浪漫化的、审美化的人生方式,有它存在的理由与权利。小资情调之中,诚然有着某种固有的颓废、做作与虚荣,但是,其中也确然存有某种美好的、绝妙的东西。审美的、浪漫的精神是小资情调的灵魂。
八哥评论:
80年代后女孩在其一生中,不能拒绝浪漫与审美。拒绝浪漫与审美,就像拒绝了阳光和水一样。在人的一生中拥有一点“小资”,也不算是一种过错。
2。酒吧,小资女孩的最爱
80年代后女孩们,你们喜欢泡酒吧,为吧疯、为吧狂,小资女孩也是,那是她们展现自我魅力的舞台,是享受闲暇时光的快乐之所。新新女孩们细细品味,也许会在其中找出自己的影子;你会发现:传奇、浪漫、品味……
这
《80年代后自动铅笔》 第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