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部分 (第1/4页)
北方刷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局势,可以达到削弱南宋地战略目的,其中的好处忽必烈自然明白,笑道:“忠和非朕之臣,朕之舌也,朕也是这么想。 朝廷在中原新征召的军队已经训练完成,可以派上战场了,朕就命令张弘范,史天泽,阿术他们抓紧时机开战。 关中之事就尽托忠和了。 ”
蒙古在江南损失百万大军,兵力大耗,一时间也难以发起进攻。 好在南宋也没有实力马上北伐中原,给了忽必烈重整军备的时间。 在中原大规模征召丁壮入伍,训练完成,准备开始大举进攻。 (按:有朋友提到蒙古军队究竟有多少人地问题,要是你把蒙古军队只理解成是蒙古这一个民族组成的军队,的确不多。 一个大帝国,他的军队决不止一个民族,还会有其他的民族。 只是汉军二字我一直不想提起。 现在还是不想提起。 )
在蒙古历史上就没有损兵折将上百万地先例,要是忽必烈不能有所建树地话。 他地汗位就有点危险了。 别地不说,就是这一种压力就迫使他不得不为了。
“臣尽心竭力,戮心王事。 ”郭侃平静地道。
忽必烈踱了几步,道:“为了加强你地实力,朕决定把五卫禁军中的两卫调给你。 中原,关中之事就交付给忠和了。 ”这话的意思是说,这次的所有行动都由郭侃来策划。 包括阿术他们进淮西淮东这些地区的军事行动,都由郭侃负责。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郭侃的确不愧神人之称,给他说准了,宋军向关中挺进,遇到了天大的困难,这因难是自临安大捷后宋军遇到地最大困难。 带给宋军巨大困难的并不是强大的蒙古军队,而是秦岭。 秦岭自古号称天险,是关中的南方屏障。 海拔高,地势陡峭,难以逾越。
群峰耸峙,千岩竞秀,云缠雾绕,白雪皑皑。 从山脚望去,从半峰之上就处在云雾中,好象玉带缠腰,雪花飘飞在空中,一幅雪国奇景。 数百里秦岭飞雪,真的当得起“万里雪飘”四字了。
这就是秦岭,山外还是深秋之季,山中已经入冬,下起了大雪,天寒地冻。 寒风呼啸。 发出呜呜的呜咽之声。 尽情地蹂躏着他们能够蹂躏的一切。 在夏日里肆虐的蛇虫不堪寒风之苦,早就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寒刀刮过。 如刀似割,让人从骨子眼里感到寒冷。 然而,这种大自然带来地寒冷并没有阻止宋军向关中的开进,他们顶风冒雪,行进在难走的山道上。 要是从天空望去的话,只见山道上有不计其数的宋军,多得比蚂蚁还要多,蜿蜒蠕动,前不见头,后不见尾。
“一二三,起!”一声响亮的号子声响起,仿佛静夜中地惊雷,打破了秦岭的寂静。
紧随着这声号子声又响起一片号子声:“一二三,起!”
这号子声发自朱瑞祥的炮兵之口,领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李隽本人,他站在一块石头上,不停地挥着手臂,喊号子给炮兵们鼓劲。
他们要把火炮运往关中,必须要克服秦岭这道天险。 把火炮运往关中,李隽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关中是重地,宋军一攻打,忽必烈必然不会坐视不理,他肯定会派出精锐部队前来。 要是没有火炮这一宋军最为犀利的武器,这仗打起来就因难得多了。
二是关中和中原相邻,北伐中原时,从关中出兵也是势在必行。 不仅要出兵,关中这路兵力还要极其雄厚才能担负得起战略任务,火炮就必不可少。
正是从这两点考虑,李隽决定把在四川的火炮运往关中。 当然,最大的困难就是秦岭。 秦岭天险,徒步其间都很难行走,在这种大雪封山的日子里运炮就更难了。
李隽非常清楚其中的困难有多大,思虑再三之后还是决定要把火炮马上运往关中之地。 李隽相信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毅力,一定能够创造出一个奇迹,一定能把上千门火炮运到关中。
朱瑞祥不仅是个优秀地炮兵指挥官,还是一个坚毅不拔地英雄,李隽把想法一说,他拍着胸脯保证一定完成任务,他的理由是:“我们地祖先可以修长城,我们当然可以把火炮运到关中。 我们要是连这点事都做不好,就有有愧于我们的祖先。 ”
他说得一点没错,在一千多年前,秦人就修建了长城这一惊世奇迹。 把火炮运过秦岭虽然困难不小,比起修长城来说,就小得太多了,根本就不算一回事。
李隽大拇指一竖,什么话也没说,只说了一个字:“壮!”虽只一个
《重生之宋朝驸马》 第143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