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庐江之战(二) (第1/2页)
默素醉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陆逊见陆康巡视至此,忙上前来拜见陆康。
“伯言近日守城,可有何难事?”陆康扶起要跪拜自己的陆逊。笑眯眯地问道。
“说起困难,倒有一事,正欲禀告太守大人。守城箭支,稍有不足。请太守大人,再拔些可否?”
“库中箭支,也不多了。不过伯言放心,我这就命人赶制。数日便可满足尔等所需。”
“伯言谢过太守大人!”
陆康知道陆逊的性子,不到万不得已,他绝对不会向自己求助的。
陆康表面上满口答应陆逊所请,但有苦自家知,虽在与孙权开战之前,收拢了全郡大部分的钱粮物资。但袁术贼心不死,庐江城一围便是半年,府库中钱粮和各类守城物资早已消耗大半。入不敷出了。
为今之计,只有舍弃一张老脸。向城内各大家族张口求援。要知道,大汉朝养士数百年,江南又是渔米之乡,相较北方而言,受战争波及的次数少。故在江南,出现了许多庞然大物般的世家。
甚至说有些世家富可敌国,也不为过。比如说庐江城中的顾家,便是如此。后世好事之人,按家族经济实力和人才影响力,排江南世家的座次。有个说法是“顾,陆,朱,张”四大家族。顾家排名第一。可以佐证顾家的实力有多么的强横。
说起顾家,倒是跟陆家颇有些渊源。顾家的发家之地,和陆家是同一个地方。俱是在吴郡。同陆家一样,庐江城中仅是顾家的一个分支。
顾,陆两家既然同处吴郡之地。古人婚姻又讲究门当户对。故顾,陆两家,数百年来,相互通婚者,不在少数。便是陆逊的母亲,陆绩的正房大夫人也是姓顾。
陆康一边思忖,一边迈着步子,来到顾家大门口。
顾家庐江家主叫顾楼,其祖父顾奉汉恒帝时曾任颖川太守。致仕后,回归吴郡,以耕读,纺织传家。
顾楼听说陆康拜访,和长子顾雍一起出门迎接陆康。
陆康早就听说过顾雍的名声,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谈如高雅,温润如玉。如谦谦君子。
顾雍自小便拜大儒蔡邕为师。邕,雍同声。顾雍聪明伶俐,但有所学,皆能融汇贯通。蔡邕惊奇,成年后亲自为他取字“元叹”。
“早听说元叹在外游学,久未尝见一面,今日一见,越发是玉树临风,人中龙凤了。”
陆康不吝赞誉。顾雍倒有些不好意思。道:“伯父过誉也。雍听说家师在徐州办了徐州书院。便决定亲往一观。一去经年,家师托以琐事。此次返家,正欲辞别父母,前住徐州任事。谁知恰逢孙权围城,不得出也。只好在家读些闲书。”
陆康一听,顿感兴趣:“元叹观之,徐州之地,真如坊间传闻那般富庶吗?”
顾雍笑道:“百闻不如一见,依吾观之。比之传闻,更胜十倍。
徐州一地,全无苛捐杂税。寻常百姓,只要肯辛苦劳作。可保衣食无忧。吏治清明,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更有书院两座,一曰:徐州书院。寻常百姓,也可入读。一曰军事学院。北民民风彪悍,尚武成风。官府以民族大义诱之,使尚武之人,懂得国家大义。不致误入歧途。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依雍浅见。一统天下者,非新汉莫属。”
陆康听得心驰神往。叹息一声,道:“元叹之言,定然不虚。然吾庐江,远隔新汉,千里之遥。恨不能亲往一见,奈何如之?”
顾雍微微一笑,道:“那倒未必。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此理自古皆然也。”陆康眉头紧皱,叹息道:
“将来之事,或许能如此吧。不瞒元叹,吾此番登门,乃求援也。孙权小儿,围城已有半年。城中钱粮物资,均消耗大半。今又有纪灵大军,进逼而来。吾厚着脸皮,请求顾家援助一二,吾以家主之名担保。顾家所献,战后即便是倾家荡产,吾陆家也当偿还!”说罢,拱手为礼,朝顾楼一拜。
顾楼一听,庄重地还了一礼:“陆公一心为民,翼护全郡百姓周全。吾顾家早有耳闻。袁术狼子野心,早有吞并吾郡之意。
吾顾家既在庐江安居乐业,守土之责,当尽力而为。何谈偿还?”
陆康大喜,道:“顾公深明大义,乃吾辈楷模。康先行谢过。”
随即,两人细细商谈。陆康满意而归。
接下来几日,陆康又拜访了城中几个大户人家。有顾家带头,几个大户人家,也都答应鼎力相助。尤其是庐江第二大的家族乔家。不仅仅是出钱,出粮。还把自家的3000护院,供陆康调用
《围炉三国锅盔广告》 第145章 庐江之战(二)(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