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99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 (第1/2页)

八无和尚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吴争想得很美。

可吴争没有听到陈胜应是。

听到的是,“大人,来了!”

吴争连忙回头,顺着陈胜的目光望去,平岗山的山梁上出现了一排黑影。

然后是两排、三排……直至数不清。

吴争大惊,三界已经是一千骑兵,这支敌军从哪来的?

难道敌军已经突破钱塘江防线?

难道方国安真的投敌了?

可战场不容吴争思考,平岗山不高,敌军从山梁冲下,最多是一柱香的时间。

吴争急速下令,全军按既定方案隐蔽。

明军埋伏之处,是平岗山山脚的一块农田。

空旷而平整。

农田后面是老槐村,这是个小村庄,二百多口人。

三天前,吴争率军到达时,已经疏散掉了。

村庄来回走动的十几个村姑、老汉,是吴争抽调了十几人假扮的。

可为何吴争不将埋伏点设在村庄,而非要设在空旷的农田呢?

那是吴争看到农田中参差不齐的稻草垛时,灵机一动决定的。

此时的稻草是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资。

它可以生火。

炭,许多人家都用不起,就算用得起,那有不要钱的替代品,自然不会错过。

所以,当百姓割完稻,打下谷子,就会把稻草堆放在田里。

垒成一座圆柱型,顶端成塔形,如谷仓般的模样。

为得是将稻草晒干,再搬回家烧火用。

稻草垛约有二人高。

当吴争看到这些稻草垛时,就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于是,令明军士兵埋伏在每一个稻草垛背面。

就算敌人从山梁下望下来,也看不到稻草垛背面的埋伏。

其实明军的情报确实有误。

深入绍兴府的这股鞑子,原本就有三千人。

在到达诸暨时,诸暨县令率众投降。

于是,一千鞑子留了下来,一为接应,二为守住退路,三为搜刮民财。

可因为诸暨县令的投降,明军得到的消息,是从嵊县逃难百姓处传来的。

从诸暨窜入嵊县的鞑子确实是二千人,一路攻上虞,一路攻新昌,可明军并不知道诸暨还留有一千鞑子。

之前三界首战,鞑子无功而返,与留在诸暨的鞑子会合之后。

经向导的献策,定下了此策。

以一千骑兵再次进攻三界,而另一千骑兵弃马翻越平岗山,对明军形成东西夹击之势。

此计不可谓不高明。

明军本来就是兵少将寡,无力在这种山间小村设防。

再加上鞑子一直以骑兵出现,谁会想到,他们会弃马翻山越岭而来?

一柱香的时间很快过去。

鞑子们气喘吁吁地从山梁上直愣愣地冲下来。

他们丝毫没有防备这么一个小山村中,会有明军的埋伏。

甚至连该派的斥候都没有派出。

不是因为他们愚蠢,而是因为他们狂妄,更因为他们自峙有向导。

他们在列队。

要说找死,这股鞑子当仁不让。

他们列队之处,与明军埋伏之地,不足百步。

他们的说话声,命令呼喝声,清晰可闻。

虽然吴争听不懂,吴争此时也不想说什么,让鞑子听懂。

因为有一种声音,吴争知道鞑子一定听得懂。

“啾”“啾”“啾”“啾”……。

象鸟叫,但绝不是鸟叫。

那是死神的招唤声音。

列队的鞑子,面对着突如其来,飞蝗般的箭矢。

脑子里甚至连躲避的意识都来不及做出,箭矢就已经来到他们的面前。

瞬间百余人被射翻倒地。

可明军只来得及射出第二波箭矢。

因为是面对面,鞑子的反应速度很快。

就算猝不及防之下,他们依旧在第二波箭矢到来前,迅速散开。

所以,第二波箭矢就远不如第一波那么收获巨大。

仅射翻了了了二十余人。

而这时,鞑子反击了。

当然,鞑子无法迅速组织起冲锋来反击。

没有哪只军队可能在这种不利的情况下组织起冲锋。

鞑子的反击手段是他们的强项

《汉明帝敬师》 第99章 想得美,做得更美(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