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1部分 (第1/4页)

大刀阔斧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顺跏��旒睦炊��鳎�涣�2月房钱去其过半,所余的月底还完了员外怎么办呢?幸与老陈(按:陈寅恪)定了一约,他先把二十镑之马克给我,我交了学费及他种零费,借给一位更穷的朋友三十马克,交了这月房钱,今天只剩了四个半马克,愁得这两天无以为继也。”又说:“上星期初已即向朱要二十镑,大约此星期可寄来。但此是老陈的了,有约在。他即日走,先赴英国,故更无从通融起。那么怎么办呢?上星期一向朱写信时,说有二十方可过年节,当时尚未计算得清楚,信发觉‘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始意觉得这月总可勉强到底,但陈走甚急,姚钱不来。前昨两日,整日思法子。昨天开了一个书单子,择其或有人要者于Hirschwaid,未知下文如何?此时满想向朱再要,但如何措辞,且甚无效耳要是老陈不走尚有法,而他即走。他的钱为郭才子陈津藻二位借了上路,故他也着急无对。此时柏林的环境中,比先更窄,故通融之国,更穷。几乎等于不能借分文之局面。这两月,子水、从吾、大维都是赖老陈维持。老陈大苦,老陈走后,更不了矣。”

因傅信均无日期,故无法判断确切时日,但从信的内容推断,此信大约写于1925年秋冬时分。信中提及的“老朱”或朱某,乃中国驻英公使朱兆莘,欧洲留学生的经费一直由朱氏作为代理人具体操办。但此时国内政局混乱,经费汇不出,朱氏无能为力。为了应付不断前来“讨债”的书呆子,朱氏迫不得已,只好从公使馆的其他款项中转借几个小钱予以应付救急,傅斯年所得二十镑即是此例。。 最好的txt下载网

罗家伦信件披露的隐秘(3)

信中涉及有债务关系者多达八人,那个神秘的“员外”不知是指何人,但提及的老陈,是指即将归国的陈寅恪。言语中可以看出,这批留学生们的钱财除了相互借来借去外,作为老大哥的“老陈”,于此间显示了举足轻重的分量,同时也透出他对众位难兄难弟的关切之情。

到了1926年初,傅斯年终于从朱氏处领到了十英镑的汇票,于是致信罗家伦说:“本想就此寄你四镑,寄仙槎(南按:何思源字)二镑。但换现镑待了三天,此三天中又为人借去了几文,自己实没办法了。现只寄你二镑,仙槎一镑。朱既许我下月设法,到时弟必再寄。月中穷不可言,特别糟者是今后全无办法,山东学费已全无望矣。”傅斯年写信时,国内军阀混战加剧,整个中国大地弹片横飞,血流遍野,大小官吏争相苟全性命,已无人再去管这批海外学子是死还是活的事了。傅氏与何思源属山东同乡,何思源来自水泊梁山的发源地菏泽,著名的郓城县、曹县等皆从属菏泽地区,当地流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出郓城”之语;傅来自梁山脚下的聊城,武松打虎的阳谷县属其辖地,因而二人既是北大同窗,又有小同乡之谊。眼看山东方面的官费没有希望,其他款项又无从进取,面临断炊的何思源,能得到傅斯年借予的一个英镑也算是不幸之中的万幸。此等情形很能令人想起当年刘备在贩卖草鞋的途中,饥饿难耐又无钱购买一个烧饼那“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的故事。十几年之后,当归国的何思源在相继登上国民党山东省主席与北平市市长宝座之后,不知对这一文大钱的艰难来历还记得否。

杨步伟说因为大战后德国的马克走低,物价便宜,中国的留学生们才纷纷从四面八方转到柏林,此说有点道理,但不能说全对。事实上,当时德国的物价并不比其他国家和地区更物美价廉,而专等这帮孔乙己的弟子门生前去占便宜。在傅斯年即将结束学业回国的前夕,生活更是到了无依无靠的绝境,他在致罗家伦与何思源的信中道:“总之,去年我以领了下一月(款),我方能自巴黎归,今则倒欠下两月,此外无丝毫进款。德国生活程度贵得无比,此间熟人一致呼穷,故弟不欠此间任何一人、任何一文,而此间欠我小数者,积起来已经不少了。5月中旬连吃四日干面包,实在不免于夜间流涕。大维尚好,而毛、姚穷得出世涅槃。”

德国的生活程度傅斯年说得已很清楚,正是在如此生活环境与经济条件的高压之下,他才在致罗家伦的信中,发出了“心绪如焚”,“饮食不常,一切状态如疯如狂”的悲鸣。未久,傅斯年突然从《德国汇报》闻知驻英公使馆的老朱将要去职的消息,大惊,急忙写信致英使馆向老朱本人催要学费。本来老朱对此等事项早已厌烦不堪,如今奉命归国,正好顺水推舟,将这个棘手的皮球踢给了继任者。而继任者年轻气盛,根本不把傅斯年等留学生放在眼里,对连连上书催款视而不见,迟迟不作答复。眼看就要成丧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第11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