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369章 漏网之鱼 (第1/2页)

二十五万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彭城梁家还有后人尚存世间的消息犹如一道惊雷在刘邦行宫里炸响。

他在故魏王宫里还没有坐稳,收到这个消息的他震惊了那么一阵,随后再把帛书递给了张良。

张良先看了眼张苍,再看了眼陈平,然后呵呵一笑,把那张帛书放到烛火上燃成了灰烬。

刘邦顿悟。陈平面不改色,心里也有了打算。

……

蜀中。

大雨滂沱。

广汉郡守府衙。

郡守用前所未有的规格宴请了当地最大的粮商。饶是郡里众人都知道杨掌柜的独生女与郡守家的长公子将结连理之好,杨掌柜的心里还是犯起了嘀咕,

“人家请客,挑的都是晴好的天,我未来亲家请客,却偏挑这种鬼天气。

天气不好也就罢了,这么讲规矩的人,还用这种让人不安的规格来请我,今天得小心又小心才行。”

郡守笑嘻嘻地恭维道,

“恭喜亲家,今儿个汉王都派特使来为您设宴了。说是您家从匈奴来的贵戚已经在路上了。”

杨掌柜一听,心里先安稳了多半。

按官中的规矩,与匈奴粮食等物资的交易,都在刘邦手上,他虽说是蜀中最大的粮商,可九成九的生意都在当地做成的,跟匈奴的往来,那是完全不沾边的。

可郡守的话锋又转了下,

“亲家不必紧张。那个从匈奴来的贵人,带着匈奴老单于的小儿子一行人来蜀中买盐巴,不过你也不用多心,那是王上同意了的。”

杨掌柜的心里紧了下。

“亲家啊,那个贵人,说他家的一条根还留在你家,想要认个亲,把他领回家归宗认祖。”

杨掌柜心里大概猜出了点端倪,不过他听幺妹说过,那个人来自彭城大家族,在项羽身边的职事,好像与匈奴交涉无关,他还存着点侥幸。

“亲家玩笑了,我平素就算是送米粮做善事,也是送到衙署底下的善堂,家里买的奴仆小厮什么的,都是有人作保知根知底的,哪怕有那么一两个小得狠了的,也都是当地的,断不会与彭城或者匈奴扯上什么关系。”

杨掌柜半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半是存着侥幸,尽量不把话题往幺妹诞下的那个孩子身上扯。

对于他们这样的人家来说,自家的女娘未婚先孕毕竟是一桩顶丑的事,更何况幺妹还与郡守家的孩子定了亲,这事要是闹开,那个孩子会成为幺妹的污点不说,整个杨家也会因为她当初的懵懂蒙羞。

几千年来,华夏族男子三妻四妾的有,独守着正妻的也有。虽说女娘也有自主择偶的权利,但也需经过媒妁之言父母之命,哪怕那只是一个过场。

像这种还没结婚就生了孩子,孩子的亲爹还不能说的情况,普通人家尚且觉得羞耻,更何况像他们这种有头有脸的人家?

无论如何都要把这事盖过去,哪怕是这桩婚事不要了,甚至开罪这位现任郡守。

广汉郡守又如何?还不是走马上任的外地人。强龙尚且压不过地头蛇,他杨家在蜀中可是有数百年的经营的,郡里诸多官吏都与杨家沾亲带故,说句不谦虚的话,就算是刘邦来了,也得掂量掂量,他老杨家可不怕。

杨掌柜的脸当即沉了下来,

“虽说商贾地位低下,别的话我不敢说,这几百年来,我老杨家连蜀中的乞儿都不曾轻侮过,更不曾受过谁的侮辱。

如若郡守嫌我杨家门楣不够,亲退了就是,大不了我儿找一个家业低一点的,怎么都是一生,到老都有一家人。”

郡守的心里着急,他心里的那只眼瞟了下隔壁。

郡衙的房子都是木头结构的,隔音效果并不好。隔壁或坐着或站着的那一位,那可是刘邦手下最是杀人于无形的陈平。

在这当口,那人都来了,可见事情有多严重。

杨家幺妹前两年的那点风流事在广汉郡闹得沸沸扬扬的。

之所以他还愿意与杨家结亲,一是杨家的根基雄厚,对于他和他小儿子的仕途大有助益,二是她家丰厚的财力,只要幺妹为他小儿子生下一亲儿,一切就到了他家手上了。

谁会跟金的银的过不去呀?

要是杨家没了,他的算计也就落了空。可偏偏这个不开窍的杨掌柜,还在死鸭子嘴硬,非得逼他把话说绝。

唉——

谁叫他的地位是刘邦给的呢,只得这么着了。

郡守看似尴尬地笑着,他用铜觚里倒了杯酒到银爵中,

《大汉 电视剧》 第369章 漏网之鱼(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