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161章 兰芳土楼 (第1/2页)

麦岛小螃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很快,在纳土纳这片土地上,屯田军迅速且高效地与先前驻守在此的兰芳军顺利完成了换防工作。

这里有着诸多便利条件,不仅有已经建好的房屋可供居住,还有大片肥沃的耕地可以耕种,更让南洋第一卫的士兵们惊喜的是,当地还有为数不少的居民生活于此。

而且都是两广同乡。

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那广袤无垠、渺无人烟的婆罗洲西部。

在这里,只有稀稀拉拉地点缀着为数不多的华人村镇。

有时候,行走数十里乃至上百里的路程,都难以寻觅到一个像样的人类聚落。

当士兵们沿着海岸线不断向深处探索时,甚至还会时不时地遭遇岛上那些野蛮的土着人。

面对如此恶劣的环境,士兵们别无他法,只能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来创造安身之所。

于是乎,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因地制宜地展开了营房搭建工作。

他们利用周围丰富的木材资源,迅速搭建起能够遮风挡雨的简易木棚,以暂时解决住宿问题。

接着,大家又马不停蹄地分头行动,四处收集各种建筑所需的原材料。有的人负责砍伐树木并加工成合适的木料。

有的人则不辞辛劳地挖掘黏土,并通过传统工艺烧制出坚固耐用的砖瓦;还有一部分人,则精心调配贝壳、石灰石、沙子等原料,制作出土法的混凝土。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士兵们便严格按照上级下发的建筑图样,热火朝天地投入到土楼的修筑工程之中。

这些土楼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防御功能,还要能够抵御风雨侵蚀以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侵袭。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努力,一座座崭新的营房终于拔地而起,宛如钢铁长城一般屹立于这片荒凉之地,成为了士兵们温暖而坚实的家。

土楼形状各异,有方形也有圆形,不过还是以圆形居多。

它们的根基由坚硬的石头砌成,而主体部分则主要使用了混凝土这种材料,并巧妙地搭配上了竹子和木材来充当支撑整个建筑的骨架与筋络。

从外观来看,这些土楼显然是借鉴了客家土楼的设计理念。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客家土楼早在宋元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在当时其分布范围还相当有限,并且大多属于早期的样式,规模相对较小、结构也较为简单。

相比之下,位于南洋地区的兰芳土楼可谓是客家土楼的“究极版本”。

这里的土楼摒弃了传统的夯土建造方式,转而利用当地充足的原材料,自行烧制出高质量的混凝土用于建设。

如此一来,不仅使得土楼的结构变得异常坚固,而且还能够更好地抵御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

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土楼的底部外墙厚度至少都有两米之厚,然后随着楼层的升高逐渐变薄。

更为特别的是,土楼的一、二层通常不会设置窗户,取而代之的是密密麻麻的射击孔,这显然是出于防御的考虑。

而到了第三层才会开始出现窗户,且尺寸逐渐增大,等到第四层时更是变成了宽敞的大窗。

在大多数时期,这些窗户或许只是用来采光通风,但一旦遭遇战事,它们立刻就能摇身一变成为绝佳的炮位,从而让居住其中的人们拥有强大的反击能力。

这些土楼,易守难攻!

先不说那拥有武器装备优势的卫所兵们,单就这土楼本身的建筑结构而言,就是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

即便是岛上那些土着拥有着十倍,甚至百倍的人数优势,想要攻下这样一座土楼,也是难如登天。

若是换成东南亚地区那些所谓的小强国家,比如渤泥国、满者伯夷国等等。

即便它们能够仿照大明制造出一些火炮,但想要凭借这些粗制滥造的武器,去轰开土楼那坚不可摧的外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再者,土楼内部设施齐全,不仅有着开阔的天井可以采光通风,还有清澈见底的水塘提供充足的水源,更有储备丰富的仓库以备不时之需。

想要把这样一座土楼围困到弹尽粮绝的地步,对于那些野蛮未开化的土着部落,或是区域性的小国来说,几乎就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任务。

土楼的规模大小不一。

通常情况下,每个总旗,土楼都是按照至少能够容纳 300 人进行生产和日常生活来修建的。

尽管目前每个总旗仅有区区 50 名士兵,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

《天可汗指的是谁》 第161章 兰芳土楼(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