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小皇帝频繁上下:汉殇帝 (第1/6页)
文岳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话说那郑众封侯这事儿,可真是开了汉廷的先例。和帝呢,觉得他铲除窦氏有功,而且班赏的时候这郑众又推辞得多、接受得少,所以就对他格外宠信,竟然给了他侯位。嘿,这可真是让人无语,一个宦官,本来就该干些洒扫庭院的活儿,怎么能跟公卿大臣们相提并论呢?就算这郑众还算乖巧听话,立了功也不骄傲自满,可也不能封他为侯啊!这简直就是教猴子爬树、引蚂蚁决堤,后患无穷。光武帝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就因为这郑众封侯,算是开了个坏头,以后这天下啊,不乱成一锅粥才怪呢!
咱先不说这糟心的事儿了,说说永元十五年的时候吧。那年夏天,发生了日食。那些当官的就说这是阴气太盛,上奏说要把各位王爷都打发到自己的封地去。哎呀,这日食本来就是正常的天文现象,就算和人事有点关系,也可能是邓后要临朝的预兆,怎么能怪到王爷们头上,让他们去封地呢?这不是瞎扯嘛,真是让人笑掉大牙。
其实啊,和帝这人特别重兄弟情,一直遵循他父亲的做法,让兄弟们都留在京城。当那些官员上奏要遣发王爷们的时候,和帝心里那叫一个舍不得,还下了诏书说:“这日食的异常,责任在我一个人身上。王爷们还小,早早离开亲人,我这心里也不好受。我这当皇帝的,对他们有着‘蓼莪凯风’里那种亲人分离的哀伤。这不是国家的制度,而且我也舍不得他们走,还是让他们留下吧。”
没过多久,到了冬天,和帝去章陵旧宅祭祀,还让王爷们都跟着一起去。祭祀完了,就和宗室的人一起喝酒玩乐,大家都高兴得很。后来又顺道去了云梦,到了汉水边上,正打算再去江陵呢,突然接到留守太尉张禹的奏章,说不应该跑这么远游玩。和帝看了奏章,也就只好回去了。
清河王刘庆的中傅卫,跟着清河王一起出行,这家伙一路上可没少捞钱,竟然搜刮了一千多万缗。这事儿后来被和帝知道了,就派人去审问整治,还怪刘庆没有早点告发。刘庆就回答说:“卫是我的师傅,是朝廷选来的,我本来就笨,只知道听他的话做事,也不方便去查他,所以就没先知道这事儿。”和帝听了刘庆的回答,觉得还挺合适的,等到把卫的赃物都抄出来后,就都赐给了刘庆。刘庆推辞不要,但是和帝非要他收下,刘庆没办法,只好拜谢接受了。
太尉张禹也因为这次出行得到了特别的赏赐,其他留守的官员和随从的大臣们也都得到了不少钱帛。这时候,岭南按照惯例进贡了龙眼和荔枝,为了送这些东西,每隔十里就设一个驿站,每隔五里就安排一个人了望,大家马不停蹄地传送,白天黑夜都不停。临武县长唐羌实在看不下去了,就上书详细说了这进贡有多辛苦,还请求和帝别太看重这些吃的。和帝看了奏章,就下诏书禁止进贡,还让太官不要接受这些珍贵的食物。这可算是和帝做的一件好事,所以得好好说说。
又过了一年,司徒鲁恭因为一些事情被免官了,司空徐防就被升为司徒,大鸿胪陈宠被升为司空。陈宠之前是廷尉,后来升为大鸿胪的。再后来,改年号为元兴,大赦天下,那些因为犯罪被削去宗室身份的人,也都恢复了平民身份。接着,雍地突然发生地裂,当时的人都觉得这是不祥之兆。等到十二月的时候,和帝生病了,而且一天比一天严重,最后竟然驾崩了,享年才二十七岁,在位十七年。
这时候问题来了,和帝没有立太子,后宫生的孩子大多夭折了,大家都觉得皇宫里好像不太吉利,所以有孩子出生,就赶紧让奶妈抱到宫外,寄养在民间。和帝快不行的时候,大臣们都不知道皇嗣在哪里,没办法拥立太子,只好去禀报邓后,请她拿主意。邓后心里清楚,后宫还有两个孩子,大儿子刘胜,一直有重病,不方便立为太子;小儿子刘隆,才出生一百天,已经寄养在宫外了。于是邓后马上让人把刘隆接进宫,立为太子。当天晚上,刘隆就即位了,尊邓后为皇太后,邓后就开始临朝听政。
不到半个月,就改了年号,定为延平元年,升太尉张禹为太傅,司徒徐防为太尉,让他们参与尚书事务,百官都得听他们的。邓太后觉得皇帝还小,想让重要的大臣住在皇宫里,就命令张禹留在宫中保护,五天才能回一次家。还提拔光禄勋梁鲔为司徒,接替徐防的职位,成为三公之一。封皇兄刘胜为平原王,把和帝葬在慎陵,庙号是穆宗。
总的来说,和帝在位这十七年,还算英明仁恕,有点他祖父的风范。他年轻的时候就能除掉窦氏,掌握大权;后来又尊重儒家,礼遇士人,善于纳谏,爱护百姓,像减免租税、赈济饥荒、抚恤贫民这些好事,史书上都记了不少。遇到灾异的时
《三国的前朝是什么朝代》 第37章 小皇帝频繁上下:汉殇帝(第1/6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