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节 早朝 (3) (第1/2页)
要离刺荆轲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晁错拿着竹简,将之摊开来,然后看了起来:儿臣刘德谨闻:洪范八政,一曰食,二曰货……
起初,晁错并没怎么放在心上,因为虽然以刘德的年纪能写出一篇这样的政论,已经很不错了,但依然不足以动摇他的贵粟论。
晁错的贵粟论的核心,就是政府要通过政策调控和舆论宣传,使得在民间自然的形成,粟米最好,其他都是渣渣的风潮,只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迟早有一天,百姓以粟米为重,轻商重农的思想氛围自然就会出现了。
至于输粟捐爵什么的,不过是贵粟过程中的手段。
但是,当晁错看到后面的时候,眼睑却不经意的抖动了一下。
“好手段啊!”晁错看完全篇奏疏,也不得不感慨一声。
实在是因为这篇奏疏中所说的设定粮食保护价格的事情早十年必然做不成,因为没钱,再晚十年,则可能因为地方的反对声过大而夭折。
而在现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去,则真是恰到好处。
如今天下诸侯的注意力都在朝廷的削藩议论之上,对于这样的一个根本不会对他们有太大影响的政策作出什么反应,多半还会以为这是朝廷的收买人心的手段。
而唯一可能反对的粮商们,却根本上不了台面。
晁错当然知道如今天下有许多有钱人,豪富者富可敌国一点都不夸张。
但是,钱变不了刀剑,当刀剑加身之时,他们根本没有反抗能力。
最严重的是,因为商人们大都为富不仁,所以在民间的仇恨拉的十足,仇商者不计其数,晁错自己都敢打包票,只要一道天子诏书,他不用费一兵一卒,一个人就能把全天下的富商全都绑来长安,再一个个审判。
晁错想了想,出列拜道:“敢问殿下,要是推行保护价格,朝廷一岁需支出多少钱财?”
他道:“仅以关中为例,岁收粟米数千万万石,仅以一石最低四十钱而算,非数万万钱不足以行之!”
“且天下膏腴之地何其多也,不下关中产出者亦也不少,臣恐怕,府库力有不逮!”
晁错这话一出,顿时就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他们纷纷道:“是啊,是啊,晁内史所言极是,殿下之策美则美矣,就是恐怕府库支撑不住!”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跟关中与关东的粮商有些关系的。
拿人钱财**嘛……
但刘德也不是没做过功课,他整理了一下思绪,起身稽首答道:“晁内史所言不无道理……然……敢问晁内史,可知最近十年关中漕粮数目?”
像这种微不足道,在此时几乎不会引起他人注意的数据,晁错自然是懒得去记的。
但刘德偏偏却在内史衙门的文档里见过,而且记下来了。
刘德道:“十年前,关中漕粮每年不过五十万石,八年前是六十五万石,七年前是七十万石……今年是一百万石!”刘德流利的背出这组数据,他站起来,一步步走向晁错问道:“敢问晁内史,十年之中,漕粮数目翻了一倍,十年之后,长安所需漕粮该是多少?”
“两百万石?”刘德摇了摇头,语出惊人的道:“五百万石恐怕都不止!”
刘德记得清楚十七年后的元光元年,长安一岁需要转运漕粮七百万石!
“渭水能承担每年五百万石的槽船吗?”刘德看着晁错问道。
“不能……”晁错良久摇了摇头,从嘴里吐出这个答案。
现在的渭河当然是不可能的,就算是十七年之后,刘彻的朝廷花费了无数心血,开凿了三百里的槽渠,依然满足不了漕运的需求。
而当晁错嘴里吐出不能这两个字的时候,无数人立即就被震惊了。
既然身为内史的晁错都承认如今的渭河不能负担每年五百万石的漕粮,那就是说,十年之后,这关中就要闹粮荒了!?
想想都有些不可思议!
甚至有大臣激动的道:“殿下是在杞人忧天吧?当年娄敬拜见高皇帝时就曾说过,以关中之地,足以养关中之民,关中八百里秦川,岁收粟米数以千万石,怎么可能缺粮?”
是啊,怎么可能缺粮呢?
关中气候温润,降雨又多,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怎么可能缺粮?
刘德呵呵一笑:“人!”
“关中之地,自然能养活关中之民,但多了你我,就养不活了!”刘德不怀好意的道:“这也是先帝命绛候就国的原因啊!”
见到刘德谈起这个公案那位大臣立
《我要做皇帝txt精校》 第七十节 早朝 (3)(第1/2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