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足迹 永久书架

第4部分 (第1/4页)

蒂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还有最后一处要去的,那就是顺着瀑布山间崎岖险峻的小道往上攀爬,爬上山顶往前走,一直来到长白山天池边。他们来到天池近前,看见人们到此一游扔进天池里的硬币,一眼望去,岸边水里一片白色。

来到天池近前,还真有一点恐怖感,有传说这深不可测的天池里有过怪物出现,一想到这些,再看看墨蓝色的深水,谁都感到有点冷。

为抓紧时间,他们带着未尽余兴下了山,又到温泉室里洗个澡,就匆匆的往回赶路了。

回来的一路上始终下雨,又是夜间行车,开车师傅精力十分集中,眼睛都不敢眨一下,他们到家都22点多了。

从那天开始,这天就象漏了似的,一连下了好几天雨。在他们庆幸游完长白山的时候,整个桦甸从上到下都忙于紧张的防汛工作之中。

花儿与少年 8

7月31日那天,是桦甸人民深受水害灾难的一天。由于辉发河桦甸上游雨水过于集中,至使河水瀑涨,眼看着洪水如恶狼猛兽就要平槽了。

在政府的领导下,能组织起来的人员都上了大坝。副市长张起在电视、电台上多次不间断地向全市*告水情,并恳切动员市内居民迅速撤离,接近中午时洪水没有一点减退的意思,并接到上游通报,雨量仍然加大,市领导说:“以对全市人民负责的态度,向全市人民发出立即大转移的命令。”

左丹,这时和他妈先把两家老人和亲戚家住平房的孩子们接到楼上,又忙着准备水、粮食、食品、卫生纸等等,表现的象个大人似的,也知道轻重缓急了。

下午,快14点时,前方传来不幸的消息,说:“在大坝8公里处,洪水过坝决堤了。”人们这才意识到桦甸遭殃了。住平房的老百姓马不停蹄的往城外撤,楼房都承担起避难的场所。

洪水是在桦甸下游决口处奔向市里,后来报道在文字上定性为“百年不遇特大洪水倒灌全城,”如果是上游决口那桦甸损失就更大了。

第二天,全市一片汪洋,市里水位一般在2楼平台下,平均达到2—3米深。

老左有个朋友姓程,家住桦甸下游辉发河岸一个村子里,他发现辉发河水位突然下降,就意识到不是吉林丰满水电站放水,就是桦甸大坝打炮了(决口的意思)。

于是,小程划着老左帮他买的木料排成的鱼船,逆水20多华里来到桦甸市里老左家的楼下,说啥也要把老左一家人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老左说:“在楼上很安全,不缺啥。”对小程的到来一家人表示衷心感谢。经小程再三劝说,洪水不知道啥时候退,楼上老少三辈儿十多口人,也实在不方便,又怕灾后有疫情发生,所以,经商量,老左同意让小程把岳父和左丹他们几个孩子送出去,与难民一起到了吉林。

左丹与外公和小姐小弟由他程叔送走后,在路上他就是个领头的了,随外公先到吉林他二姑姥家,当时坐车很方便,吉林市大小车辆全部免费都来桦甸接送难民,左丹他们在吉林住了几天,后来又随外公到长春他大舅家,直到桦甸灾情解除,他们才返回故乡。

桦甸这场大水后,家乡破旧的小房屋不见了,灾后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辉发河大坝得到集中治理整修,该加高的加高了,该加宽的加宽了,该加固的加固了,全线都用石头护坡,上下双车道,这条大坝改建的如同公园一般,成为桦甸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真是一场洪水“破”在前,“立”在后,为子孙后代造福了!

左丹上中学了,这是全家一件头等大事,父母对他寄予很大的希望。

妈妈特意为他买了一套新服装,打扮的漂漂亮亮,嘱咐他上中学不能贪玩了,一定要注意听讲,好好读书,他都答应了。吃过早饭,背起书包上学去了。

他被分配到桦甸一中一年三班,全班80名学生,一个教室满满的,最前排的学生离黑板还不到两米。老师要求的很严,课程多了,环境变了,时间更紧了。从那时起,左丹开始起早贪黑,刻苦认真的去读书学习,确实很辛苦。

他妈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每天都为儿子做些他愿意吃的饭菜。谁家的孩子上中学后,父母都多了几分关心、几分辛劳。

经过紧张的恢复和建设,桦甸人民逐渐转向正常生活,显得一场特大洪水的灾难好象已离他们好远好远了。这时,老左吉林一个朋友叫杨金月,来桦甸做油漆涂料生意,老左帮了他不少忙。但因人手不足,打算撤回去。经协商他把剩下的几车油漆和涂料设备交老左经营。

老左单位华兴商贸公司涨水前经营日

《向左向右歌》 第4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