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 (第1/4页)
死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7小说网www.67txt.com),接着再看更方便。
┱椒��酝獾母逶矗�涸鹬丈蟀压兀�乐剐姑芎驼�涡圆畲怼�
一份英文期刊很快创办起来了,刊名是《Toward Truth&Peace》,译成中文就是《走向真理与和平》,16开本,每两周出版一期; 因限于当时的战地条件,没有铅印设备,只好用打字排版,手工油印。
《走向真理与和平》,这是一份极受读者欢迎的期刊。每期刊物一出版,各中队的战俘们都争相阅读,前线各对敌广播站大量播出其中的作品,国外许多正直的通讯社和报刊也竞相引用该刊发表的稿件。这一份不寻常的刊物,载负着西方战俘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战俘营中享受人道主义待遇的真相,载负着西方战俘要求停止朝鲜战争实现世界和平的呼声,传向四面八方,传向开城的朝鲜停战谈判双方代表团,传向斯德哥尔摩的世界和平理事会执行局,甚至传向设在纽约的联合国总部。
第69节
这一份奇特的刊物,是一个奇特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一群特殊身分的人的特殊生活; 他们曾为侵略战争服务并因此而付出沉重代价,丧失了自由; 他们虽然丧失了自由却享受着生活的宽待; 他们在失去人身自由的同时,却在积极追索心灵的自由,重新认识人生的价值与责任; 他们正在恢复自信与尊严,由“弃儿”与“囚犯”般的消极处境转向为和平而斗争的积极地位,选择了新的目标,开始了新的进军。
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一个熔炉在运转,它使冷酷熔于热情,它使误解转为理解,它使仇恨化为友谊。
上下五千年,伴随着人类的进步,残酷的战争迄今没有间断过。有战争必有战俘。搜遍历史陈迹,何曾见过收容战俘的一方允许被收容的战俘在战俘营中为自己办刊物? 而在朝鲜战场的志愿军战俘营中,被收容的西方战俘却办起了期刊,交流自己所关注的信息,叙述自己的生活状况,表达自2 的心声。这样的事情,无疑是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创举。
《走向真理与和平》编辑部的全体业务人员只有六名: 一名英国战俘,一名美国战俘,一名菲律宾战俘,一名南朝鲜战俘,两名协同工作的志愿军女翻译。此外,还有几十名“特约撰稿人”和一大批义务通讯员,他们是分属于十多个国家的战俘,散布在不同战俘营的战俘中队里。 三 《走向真理与和平》因为由不同国家的战俘成员联合创办,反映不同国家战俘及其亲属们的愿望,体现一种诚挚的国际友谊,这个小小的期刊社便被战俘们称之为“小联合国”。
“小联合国”里真有几个热心的能人。
美术编辑罗纳尔德·柯克斯,是英国皇家陆军第290 旅第八骠骑兵队士兵。他身材颀长,棕黑色的头发,容貌端正,爱抽烟,不爱多说话,有一种学者般的深沉感,兼有一点大英帝国的绅士遗风。伙伴们说他骄傲,就以他的姓氏谐音作绰号,叫他Cock一公鸡,叫顺嘴了,也就产生了亲切感,后来志愿军工作人员们干脆用中文译音叫他“公鸡”,他也乐于接受。
柯克斯多才多艺,画得一手好画,还能写漂亮的花体字,在中队办墙报和油印小报时就已经显露才艺,受到众人的赞扬。能者多劳,凡是用得上美术的地方,都少不了请他露一手。他曾给战俘营的运动会设计了巨幅会标,闪烁出朝气与活力,给伙伴们增长了生活的勇气和乐观情绪。他为人正直,在许多重要问题上敢于坚持公理,深得美英战俘们的共同信任,被选为美英战俘拥护和平委员会副主席。
文字编辑普雷斯顿·里奇,他是美国黑人战俘,得克萨斯州的圣安东尼奥人。
里奇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但他从小酷爱文学,通过自修有比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 他又是一个体育爱好者,运动场上的健儿,性格活泼,为人随和,平时有点不修边幅,帽子翘在后脑勺,娃娃似的胖胖脸膛上蓄着一抹小胡子,很逗人喜欢。他在刊物的采编工作中虚心勤勉,由不懂到懂,边学边干,干出了显著成绩。后来战俘营出版了一本纪念册,他不无自豪地撰文叙述了这一过程: “我的伙伴们看书报杂志是不少的,但是为了使我们在这里过得更好些,我们需要一份我们自己的刊物。战俘营当局考虑了我们的要求,像过去一样,对战俘们请求的事他们都作出及时的决定。志愿军同意了我们的要求,并为我们提供了设备和材料。我们的刊物不断改进,不断发展,受到广泛的好评。……全体人员生活在极好的国际友谊之中,尽可能互相帮助。起先我想我干不好这个工作,因为我以前没干过,缺乏经验。但是干了一段以后
《朝鲜战争美军战俘纪录片》 第17部分(第1/4页),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